中文版 | English
  • 观点集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集锦
    赵福全对话尹同跃:自主情境与奇瑞逻辑


    本文来源:凤凰汽车 2016-05-02



    2016年4月25日,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凤凰汽车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对本届北京车展进行全程报道。凤凰汽车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共同推出行业策划《赵福全研究院》。第六季《赵福全研究院》力邀力邀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蔚来汽车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和长城华冠董事长、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我们更希望看到这样的企业家组合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行业新思考。以下为赵福全对话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的访谈实录。


    赵福全:凤凰汽车的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车展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访谈栏目,今天下午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先生,来参加我们的第一轮访谈。欢迎尹总!

    尹同跃: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赵福全研究院》栏目,这是中国汽车界最高水平的访谈了。

    赵福全:我和尹总是老朋友了,也是同龄人。回国之后我们交往也比较多,记得我刚认识您的时候,您还是满头乌发的俊朗青年,现在也是早添华发了。同为汽车人,我能够想象这些年来您带领中国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开疆拓土、拼搏厮杀的艰辛。应该说您亲身见证了这近二十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辉煌和最艰难的时刻,也亲眼目睹了中国汽车产业在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想当初,您从一汽车间主任的位置被挖到芜湖来,而那个时候芜湖在汽车产业里面没有任何地位,缺厂房、缺技术、缺人才;而如今,您带领奇瑞汽车做到了年产销接近60万辆这样大的规模,应该说树立起了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曾长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非常了不起。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您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带领自主品牌奇瑞汽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不断成长和进步的领军人和践行者。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您也遭遇了很多的困难甚至非议,但我想对于自己的人生,您还是有理由自豪的,因为奇瑞的发展您功不可没!今天的奇瑞已不只是企业自身的财富,还是芜湖的财富、安徽的财富、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财富,更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创建发展自主品牌的艰难历程中,可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标志性成就。

    当然现在讲历史可能还为时尚早,我们也才50多岁,还正当年,还有更多的梦想可以去实现。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请您和各位网友交流一下自己在奇瑞这19年的风风雨雨,谈一谈您的感觉、感受和感悟。

    尹同跃: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众多同行的努力与拼搏,赵院长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先后加入华晨汽车、吉利汽车建立研发体系,现在又加入清华大学组建战略研究院,为全行业贡献自己的才智,我本人也是非常敬佩的。刚才赵院长给了我很多肯定,实际上,我觉得自己也只是在中国汽车行业里发挥了个人的作用。

    我的汽车人生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在一汽这段时间,这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汽是国有企业,当时主要生产的是红旗轿车,奠定了我最初对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感情;后来我也参加了一汽-大众的前期筹备工作。这个阶段我主要是学习了国有企业的体系,为后来的企业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向德国企业学习了怎样造汽车、开发汽车,以及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为我所用。

    二是从一汽回到家乡安徽加入奇瑞,这应该说是我人生最大的转折点。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1997年芜湖开始创立奇瑞汽车的阶段,正如赵博士所说的,当时芜湖做汽车的基础几乎是零,要人没有人,要技术没有技术,要钱没有钱,而且资质也没有。多亏了当时一汽为我们输送了一些领导干部和核心技术,这才让企业开了个头,慢慢做到了2001年,国家也支持了目录,企业开始销售汽车。第二,2001年到2010年这十年,是奇瑞汽车高速发展的阶段,做到了自主品牌第一的位置,发展确实非常快。第三,2010年之后我们开始进入转型阶段,实际上2007年的时候我就思考过这个问题,低质低价的战略已经不适合中国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态势了,当时我就问自己,中国汽车工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奇瑞的出路又在哪里?

    赵福全:想转型到开始转型,然后到转型产生效果,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尹同跃:对,之前花了三年时间思考怎么转型,而整个转型的过程又花了五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2010年到2015年,我们才真正完成了自己的转型。前不久在上海又一次请教了我的老领导陆林奎陆总,他比较赞成我们现在的发展路径。他认为一家企业做大是容易的,可以不惜血本地低价销售,但是要做好产品是很难的。生产高品质的汽车来增强我们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正是我们作为中国汽车人的真正梦想。

    实际上,2007年到2010年那段时间,我们正在考虑下一步到底怎么走的时候,首先就考虑到品牌问题。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老百姓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升级,人们追求品牌的意愿越来越强,而低质低价对于品牌的伤害力是最大的。

    赵福全:从无到有已经解决了,必须要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了。

    尹同跃:是的,为什么很多国家陷入了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的理解是本国用户越来越需要有品质、有品位、有品牌的产品,但是本国制造不出这样的产品,用户的目光就转向了国外企业,购买他们的高品质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内需变外需的问题。中国汽车市场是有巨大的内需的,但在合资品牌与外资品牌的激烈冲击下,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不容乐观,如何才能真正掌握内需?或者像日本和德国一样把外需变成内需,把全世界的需求都变成自己的需求呢?答案就是品牌。我们当时也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发现品牌的基础实际上就是品质,如果品质不能保证,谈何品牌?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很多大企业最后都实现了一致化,产品品质一致化的背后是体系和流程的一致化。这一点不管是德国、美国,还是日本,大家的理解都是一致的。所以从2010年开始,我记得那天是5月1号,我们召开了内部动员大会,号召大家努力去做品牌,大家也都认同了这一转型方向。但是具体怎么做呢?对于品牌的理解很多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在合资企业工作过和没有在合资企业工作过的人,理解是不一样的;在国内企业工作过和在国外企业工作过的人,理解也不一样,当时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摸索阶段。

    最终,我们确定是从体系、流程着手。过去在体系建设、流程管控方面是比较弱的,体系和流程并没有真正成为约束企业行为的行动准则,具体落实到产品打造上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种方式。就好比虽然有一本拳谱摆在边上,但是自己打拳的时候还是自由式,并没有按照拳谱的套路去打。所以,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打造新的体系、流程,最终我们创建了九个体系。创建新体系的过程当中,我们也牺牲掉了自己的行业地位,这个结果我们当初也预估到了。当时就是决心破釜沉舟了,抱着做不出好产品就不上市的想法,将原来的很多产品都停掉,而聚焦去做几款产品,标准抬得很高。这个转型的过程特别艰难。记得我们在大连建工厂,当时都要急疯掉了,看到别人不断推出新产品,而我们没有新产品上市,经销商很着急,我们内部也很着急,处于非常焦灼的状态。

    赵福全:这是转型必须面对的阵痛。

    尹同跃:没错,我记得当时在新的体系和流程下终于做出了瑞虎5,准备上市之前,请日本专家来做质量验证把关。非常清晰地记得日本专家用指甲抠车把手的里面,说抠了之后这里有个印,不行。如果在过去,我们可能不会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毛病,但是现在日本专家提到这个问题不符合流程中的验证标准。我们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转型,就不能说你的标准不对,不需要整改了。我就说好,我们支持你,重新做!做到位!再检查的时候,日本专家又说材料配方要重新调整、重新认证等等。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也非常着急,但是还是要忍住,想破茧成蝶必须要经受住这种痛苦。

    赵福全:理解!一方面您要面对市场急需产品的销售压力,却苦于“无米下锅”;另一方面决心做精品就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经受住新标准的考验。

    尹同跃:庆幸的是我们熬过来了,应该说也达到了目标。去年J.D.Power对我们的产品进行评测,在新车质量评测中我们得到的分数是105分。

    赵福全:这个分数已经不单单是与自主品牌竞争了,和合资品牌也能一较高低了。

    尹同跃:和合资品牌很接近了,他们大概是102分,我们差了一点点。在自主品牌,和我们自己的观致比,还有些差距。回想过去的五年时间,我们牺牲了销量,换来了质量的脱胎换骨,换来了团队对质量的理解,换来了团队对品牌的理解。

    赵福全:也换来了信心。

    尹同跃:现在开始有好的产品、好的品质了,我们再来换回销量,换回利润,换回行业地位,我们这是“V”字型的发展模式。今年销量预计会有比较大幅度的增长,预计增长30%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赵福全: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市场平均预期了。

    尹同跃:而且这个增长还不包括我们的合资企业。

    赵福全:打下牢固的基础后,如果今年的销量就能够达到这样的增长目标,明年、后年就更值得期待了。

    尹同跃:未来几年,每年30%的连续增长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赵福全:如果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卖得好可能也只是昙花一现,依然要对未来的命运产生担忧。

    尹同跃:是的,赵博士是业内权威人士,看得非常清楚。所以,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做强自主品牌的路径。刚开始推行品牌战略的时候,由于大家对品牌的理解还不是那么深刻,而我们在芜湖的销售占比又比较多,甚至芜湖市政府的领导也比较着急。我当时就和他们说,我们要考虑得长远一点,不要只考虑今年、明年,品牌战略推行到现在终于看到了一点成绩,大家很高兴,我们对今年的销量增长非常有信心。

    赵福全:耐得住寂寞,甚至牺牲了当初的市场地位做到今天,这是很不容易的。

    尹同跃:尤其是还需要面对多方的不理解,来自于社会、政府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赵福全:您自己在推行品牌战略的时候,可能也有犹豫的时候吧,但是还是选择坚持。

    尹同跃:对!因为我内心很清楚,走到今天这一步肯定会经历很多痛苦,必须咬着牙坚持下来。只是这个痛苦超过我原来的预期。

    赵福全: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说不换理念就换人呢,就是因为理念是多少年形成下来的,是很难改变的。原来我们对于汽车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说起来好像做汽车很简单,但真正做到位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必须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尹同跃:3月18号我们推出了艾瑞泽5,当时上市的时候,考虑到这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比较快的是SUV和MPV,轿车市场已是负增长,我们对这款产品的预期是比较保守的。但因为我们这款产品做得很精致,造型也很漂亮,质量、性能也做得非常好,没想到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用户才是最懂车的。

    赵福全:尹总在奇瑞的这19年,见证了奇瑞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进步的过程。造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有勇气、有决心,才敢于去做。在您的带领下,汽车产业几乎零基础的芜湖建厂房、招人才,不断探索,最终生产出自己的汽车,甚至打造出了创造自主品牌记录的奇瑞QQ。而随着社会不断前行的步伐,奇瑞也要不断突破与创新,提升自己以适应产业发展的潮流。在这个过程中,我能理解您是最难的,您本身也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对于造车比技术更深邃的要素,比如品牌建设等,都要不断有新的领悟与抉择。而且即便做出了抉择,短期内也并不能看到效果,需要时间来验证。这段时期我想对于您来说也是压力最大的时候,销量上不去,是否就会降低品质要求,产品差不多就抓紧投放市场了?究竟是选择眼前的短期利益,还是坚持追求长远的效益?这是艰难的坚持。现在您的品牌战略终于首战告捷,迎来了春天。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没有担心过因为销量下滑而丢了乌纱帽?

    尹同跃:不会,因为我有一位非常好的领导就是詹夏来书记,他对汽车有很深的理解,很支持我选择这个方向,执行品牌战略。他非常清楚打造出有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过高品质的核心产品来支持品牌不断往上走。这期间他也背负了沉重的压力。我想一些股东和政府领导可能对我也有不满,总是说你的时间不多了,但是最终我们都坚持下来了。所以说,我非常感谢地方政府对我的信任。

    赵福全:重压之下还依然坚持自己的战略选择走到现在,还是深信品牌战略一定会迎来自主品牌的春天。那么,是什么让您坚信自己带领团队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正确的呢?仅仅就是源自于您个人的信心?

    尹同跃:一方面,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虽然这些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如果一直走同质化的路线,做低质低价没有特色的产品,就会陷入低价恶性竞争,未来的损失可能更大,对社会也是不负责任的。另一方面,我们是学汽车专业的,算是科班出身,而且在大公司里也锻炼过,多少接触过国外的那些大品牌,我想对于汽车的理解,我们还是有自己的认识和信心的。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做自己的品牌,也是要给子孙后代留一份基业,不能只考虑短期内的GDP产值,品牌才是最大的财富。

    赵福全:在骨子里坚信自己的选择,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创新突破,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随大流,我认为这是您作为一位企业家和领军人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通过对中国汽车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通过深入思考产业的走势,您判断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必须带领奇瑞人进行转型,抓质量,塑品牌。特别是在奇瑞销量出现下滑的情况下,依然顶住众口铄金的压力,寂寞地坚守,甚至不惜牺牲自主品牌销量第一的地位,坚持自己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品牌战略对于奇瑞未来的长治久安具有深远影响,它所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可循,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涉及众多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只关注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应以企业乃至社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要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使命,身体力行,带领企业不断发展。当然,讲道理容易,真抓实干、执行到位并不容易,而要做到极致,更是需要“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其中的辛苦可能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晓。

    您刚才讲到奇瑞推行品牌战略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咱们不妨谈谈明天的车展,奇瑞这次会带来什么样的阵容?与之前参加车展的阵容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

    尹同跃:这一次北京车展我们准备得还是比较充分的,展出的有热销的艾瑞泽5,还有一款是即将于今年8月份上市的SUV瑞虎7 ,沿用了奇瑞TX的造型。之前我们在日内瓦车展上获得了造型大奖,当时只有两家车企获奖,一个是宝马推出的宝马X6量产车,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奇瑞的TX概念车。老实说,被提名的时候,我也没想到最后能获奖。

    赵福全:日内瓦车展就是以创意作为看点的。

    尹同跃:我们的造型设计总是被西方人诟病,说我们“山寨品”横行,没想到竟然把这种造型大奖给了我们。

    赵福全:评委可能也有负面的认识,认为我们中国没有办法引领造型潮流。

    尹同跃:记得那天晚上已经很晚了,我们造型师很激动地和我说把奖拿回来了。您也知道国内发奖挺多的,所以我开始也没有当回事。我问,是不是有很多奖就给我们也发了一个。他说不是,一共就两个奖项,宝马得了“年度最佳量产车奖”,我们得了“年度最佳概念车奖”。我一听那还是分量很重的,第二天与几位媒体朋友也交流了一下,大家也都挺激动。当然,可能很多人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个奖项对于中国汽车的深远意义。

    赵福全:真正了解汽车产业的,都知道日内瓦车展创意奖的含金量,就像汽车界的奥斯卡。

    尹同跃:除了造型,性能也做得不错。我们希望这款瑞虎7能够把中国自主品牌SUV带到一个新的高度。此外,我们还将展示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我们相信可以推出一款更好的新能源产品,目前纯粹的新能源汽车平台在国内并不是很多,大部分新能源车都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这款新能源车型我们已经做出来了,大概9月份上市,这次虽然没有展示样车,但这款新能源车的很多技术和创新点,都将在这次北京车展展出。

    再就是对未来生活和未来的奇瑞车进行了探索,展出了一款概念车。这款车很多的技术创新点将会在后续奇瑞的产品上不断体现出来。我相信这次车展,我们所展示的奇瑞产品、技术、创新、品质、质量,都将不可同日而语。

    赵福全:通过这次车展,奇瑞想传达自己正在造更好的车的理念,甚至是行业里最好的车。换句话说,要造有品位、有品质的车,这是奇瑞通过这次车展最想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

    尹同跃:同时,也想通过这次车展展示今天的奇瑞与过去的奇瑞相比,发生的脱胎换骨的改变,希望广大消费者们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改变,我们的诚意,更多地感受到奇瑞汽车塑造自主品牌的内涵。

    赵福全:我觉得值得期待。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车展可以向大家证明一点,奇瑞经历了过去的五年磨一剑,顶住了来自多方的压力,坚决进行转型,现在开始收获成果了。

    尹同跃:当初,奇瑞向国人证明了自己能够造车,最终把自主汽车做出来,给大家做了一个示范。今天我们想做第二个示范,我们要塑造自己的品牌。国外的那些大品牌,实际上当初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中国目前已经到了打造自己品牌的阶段,制造出优质的产品,树立我们自己的品牌,是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希望。我也希望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形成共识,提升产品品质,共同打造我们自己的品牌。

    赵福全:我建议大家这次去车展好好看看奇瑞,真正感受一下奇瑞脱胎换骨的变化。另外我观察到您最近这几年接受采访的时候,会用白板写下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包括谈流程和体系的重要性。我想做这种事情的董事长很少,说明您一边在思考,一边只要有机会就像传教士一样将您的理念传播出去。于您自身而言,其实这也是您不断加深理解和认知,最后变为己用的过程,明天的车展就是一个很好的检验。

    尹同跃:过去的低质低价给我们的品牌塑造带来了很多的“后遗症”,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痛定思痛后决心进行转型。我们也希望广大消费者能够再次接纳我们自主品牌,感受到我们品质的变化,一改往日对奇瑞品牌的认知。目前,亲身体验过奇瑞车的人都向我们反馈,说奇瑞车的变化非常显著,性能、品质有很大提升,感觉很不错,这次的Ipsos质量排行榜上,我们排在前列,最差自主品牌的榜单上再没有我们的身影,说明用户评价还是非常好的。

    赵福全:“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首先要尝尝梨子”,只有真正体验过产品的,才能感知其变化。

    尹同跃:没错,驾驶过奇瑞车的人,以及来奇瑞公司参观过的人,都感受到了我们今非昔比的深刻变化。我也接待过很多客人参观奇瑞的实验室,让大家近距离感知我们的成长与进步。

    赵福全:我是离开了企业之后才有机会走进奇瑞的,近距离观察奇瑞的研发,体验奇瑞的产品,我个人认为这种进步还是非常显著的。

    尹同跃:我有时候也在想是不是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还不够,因为,开过奇瑞车的人总是比听说过奇瑞品牌的人,评价高得多。今后我们要努力让大家感知到真实的奇瑞,我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

    赵福全: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是需要一个过程。

    尹同跃:有人说尹同跃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说实话我并不赞同这种看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现今这个阶段,必须进行改革。不调整思路,不早做准备,未来我们将损失更大。必须摒弃以往急功近利的做法,踏踏实实打好基础,生产优质产品,塑造我们自己的品牌。我相信咱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不输于任何其它国家的人,但中国人性格中有潜在的两面性,一方面有盲目的骄傲,另一方面又十分自卑,可能会导致我们不能很准确地把握中国汽车工业或中国制造业目前发展到了什么状态。有的说超过了美国,有的说比德国要差100年,其实都是很滑稽的判断。

    赵福全:既不可以自暴自弃,也不能盲目自信。

    尹同跃:就生产汽车来说,我认为我们现在已经是跟国外差不多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了。

    赵福全:如果说大学毕业算是现在国外的水平,您觉得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大学二年级?

    尹同跃:我认为是大三,或者说是大三下学期的水平。就奇瑞来说,J.D.Power梅松林博士和我说过,从J.D.Power新车质量评测指数来看,我们的车基本上已经达到国外的平均水平了。当然可能从2年之后来看还是有些差距,如果是从6个月或12个月来看,我们和国外已经没有太大区别。

    赵福全:不光奇瑞自己做到,还需要供应商进行相应的提升。

    尹同跃:供应商这个方面,我们中国供应商水平的提升也是比较快的。一方面,很多国外大牌都进入中国市场,带动了中国供应商水平整体的提高;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江浙这一带的零部件企业。比如昆山的沪光,过去起步时我们就去考察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比一些欧美大厂做得还要好,已经成为大众的主要供应商了,当然也是我们奇瑞的供应商。不得不承认,我们很多零部件企业的进步甚至超过了整车厂的进步。

    赵福全:您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车展是什么时候吗?

    尹同跃:大概十年前吧,带着我们奇瑞的产品一同来参加车展。

    赵福全:还记得展示了几款车吗?

    尹同跃:大概就展出了QQ、瑞虎3或者是东方之子,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车展,展示我们自己的产品,当时是很激动的。那个时候车的外观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了,但车的品质和现在比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我们不仅关注外观造型,更注重内在的提升,通过平台化、模块化来造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问题。

    赵福全:换句话说就是苦练内功。

    尹同跃:对,而且我认为也取得了实际的效果,现在和国外品牌相比,造车水平应该是相差不大了。

    赵福全:十年前,能把车造出来、能参加车展已经是相当令人自豪的事情了。而今天,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奇瑞汽车也在与时俱进,不只关注造型,更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这就是我们自主品牌的成长与进步。

    尹同跃:应该说不是十年前了,差不多是奇瑞刚起步的时候,当时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要造中国车。那时候中国轿车几乎有被放弃的感觉,当时大家普遍认为,汽车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产物,中国交通不发达,石油匮乏,不可能像外国那样大规模地普及家用汽车,中国只造卡车就行了。我记得当时国家经委对汽车行业调研,我们也参加了,我们给出的调研结果是到2000年中国需要100万辆轿车,后来的发展表明这个判断基本上还是靠谱的。但当时我汇报的时候,领导还说我们的调查结果缺乏根据,怎么可能这么多,问我们油在哪里、路在哪里?所以说,那个年代能把车造出来,让老百姓买得起,确实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而现在我们的口号是要造比别人还要好的中国车。

    赵福全:只有先将产品做得比别人好,才有可能接近和超越别人的品牌。

    尹同跃:我们一开始走了弯路,现在转型塑造品牌,必须通过产品力的提升来弥补品牌力的不足,我认为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到现阶段理应选择的提升路径。当年,日本汽车无论是产品力还是品牌力都无法令其在美国市场立足,但日本人很会变通,他们在考察美国汽车的生产线后,并没有直接采用美国人的汽车生产模式,而是另辟蹊径,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生产方式,也就是后来备受推崇的精益生产,最终让日本汽车在美国站稳了脚跟。韩国汽车也是一样,为了能够在北美市场占领一席之地,现代汽车甚至采取迂回路线,先进入加拿大然后再打入美国,在价格及保修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极端措施,最终使韩国品牌在美国获得了认可。这条路也是中国要走的,只不过我们可能要花费更多的辛苦、心血,将产品做得比别人更好,才能弥补先天的不足。

    赵福全:没错,当初的低质低价是为了能够打开市场,打开销路,一旦市场打开之后,还依然走低质低价路线是很难获得长久发展的,必须通过产品力的提升打造强有力的品牌,才能长期占领市场。

    实际上对于奇瑞的转型,大家也充满了期待,寄予了厚望,因为奇瑞在国人心中曾经长期就是自主品牌领头羊的代名词。然而,品牌重塑谈何容易,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相信您在这个过程当中,肯定也遭遇过各种阻力,但为了能够真正塑造出自己的品牌,您始终将品质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惜牺牲行业领头羊的地位,甚至不怕丢掉乌纱帽,最后您坚持到了今天,确实非常不容易。我认为这是中国企业家都应该学习的,心中有定力,才能走得远、走得久。

    谈到奇瑞,还有两个话题我们不得不面对。第一个是合资问题。奇瑞在自主品牌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为什么突然考虑和捷豹路虎合资?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是不是奇瑞觉得合资更赚钱,还是觉得自主的路走不通了?确实也有各种各样的不解和非议。您今天能否敞开心扉地谈谈,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的真实意图到底是什么?奇瑞又得到了什么?

    尹同跃:是的,当初进行合资的时候,一些老同志和政府领导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认为,奇瑞是我们国家自主品牌的一个代表,现在连奇瑞都去合资了,真说不过去。

    赵福全:您肯定又要顶着巨大的压力,因为您是董事长,决策权在您这里,企业的命运非同儿戏,自主品牌的大旗也责任重大。

    尹同跃:这是因为品牌重塑的困难超过我们的预期。做汽车的工程技术部分,我们觉得还是有办法的,实在不行就挖人过来做,还是有办法把产品技术做好的。但是品牌不一样,一是西方国家生产汽车的历史比我们长得多;二是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差距很大。我们怎样才能做出世界级的品牌?这不是说看看书或者请咨询公司分析分析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最后得出结论,需要接国外的地气,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消费理念,就决定做一个合资品牌,一方面是想借助国外的大品牌来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渠道来培训我们的干部,转变他们的老旧观念。当初,我们在独自做品牌的时候,总是会感到缺乏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又不能总派很多人去国外学习。后来正好有了这样一个契机,我们考量再三,最终决定合资。这可能和我自身当初的经历也有关,我想我能够走到今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一汽-大众的时候向德国人学到了很多东西。

    赵福全:您的意思是想找一个伙伴式的老师,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尤其是学习国外企业品牌和管理方面的经验?

    尹同跃:是的,没错,这是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不是对合资公司的利润不看重呢?实际上我们也很看重。

    赵福全:我认为也应该看重,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尹同跃:这也证明了品牌的重要性,为什么同样的一台车,都是四个轮子,人家可以卖几十万,你只能卖几万。

    赵福全:通过这几年的合作,获得经济上的互利,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内部学习也一定要达到目的。如果说,您选择合资最主要的目的是学习品牌塑造,那么您觉得实现了这个目的吗?有人说为什么不从捷豹路虎直接招几个做品牌的人过来帮奇瑞做品牌?也有人质疑捷豹路虎的品牌真的会拉升奇瑞的品牌吗?

    尹同跃:我认为,我们与捷豹路虎的合作非常成功。国内也有很多合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国家引进的合资企业,一种是企业自己选择的合资企业。无论哪一种,就像何部长曾经说的,一定不能忘掉初心,合资是为了帮助自主。但是往往一合资就把自己的身份忘记了,很多企业合资之后就产生了依赖,自主这一块反而可有可无了,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与捷豹路虎的合资是不忘初心的。实际上,奇瑞在最早的时候有一个更大的机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品牌想和我们奇瑞合资,战略框架协议都签了,但是它开出的条件是奇瑞自己不要干了,就和它一起干。安徽省政府当时也希望这家很大的企业进来,支持安徽经济发展,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拒绝了。如果自己不干,就没有必要从一汽-大众出来了,出来就是为了自己干,打造中国自己品牌的汽车。要自己干,但是不排斥合资,合资是为了更好地支持自主发展。

    我们与捷豹路虎合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一是团队得到了巨大的锻炼,在一起培训、开展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二是干部来回交流非常方便,奇瑞派了大概50个干部去合资厂培训、交流,这些干部回来之后还是挺不一样的,他们的造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于流程、体系的重要性领悟得更加透彻,也将国外那种更加开放的合作精神带回了自主品牌,我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赵福全:深入的培训和广泛的交流,使奇瑞的团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尹同跃:对。另外,为什么捷豹路虎的利润很好,而自主品牌要想获得这样高的利润却是很难的事情?这就是品牌的作用,尤其是豪华品牌的作用。为什么会出现捷豹路虎这样的豪华品牌?因为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人崇尚的就是那种很优雅、有情调的生活方式。现在中国也要逐渐向这种生活方式转变了,这就有了诞生中国豪华品牌的基础。

    赵福全:从商业运作的角度考虑,奇瑞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为了反哺自主品牌,也为了给地方政府带来GDP的提升,选择了合资路线,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大家还是担心搞合资会牵涉奇瑞太多的精力,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压力想必也是非常大的。

    尹同跃:早期确实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我们自己是在转型,另外一方面还要供养两个贵族学校的孩子。捷豹路虎后来毕业了上班了,总算还能补贴一些家用,但观致还在上学。

    赵福全:虽然前期牵涉了一些精力和投入,但是现在来看还是很值得的。那段时间奇瑞整个产品线收缩,销量下滑,一时舆论四起。而如今可以看清楚了,您是为了突破品质的瓶颈,以壮士断腕之决心,甚至不惜牺牲销量和行业地位来做精品。但是当时就有人质疑,是不是因为很多资金都投入到观致和合资企业中,导致最后没有精力去做奇瑞自己的产品了?

    尹同跃:不是这样的。赵博士应该很清楚,由早期的逆向开发流程转到正向开发流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开发全新的平台、建立全新的流程都需要很长时间,前期的准备工作也非常重要,工作量巨大。无论我们做不做合资,这个过程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是没办法缩短的。但是一旦开始走向正规,随着产品开发成本的下降,开发速度和开发效率的提高,早期投入的成本都会赚回来,而我们的产品质量将获得很大的提升。

    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我认为我们选择合资的道路是正确的,奇瑞公司不管是否与捷豹路虎或者其它品牌合资,我们发展自主的目标都始终铭记于心,那就是将奇瑞品牌打造成中国汽车的名片,成为在国际上都响当当的中国品牌。

    赵福全:非常好,这一点还是非常有必要利用今天这次机会和大家澄清的,否则可能有人不理解,不理解就会产生抱怨或者误解。和捷豹路虎的合资项目,现在听起来思路很清晰,而且基本上实现了您预期的目标,现在奇瑞正在学习如何提升品牌,资金已经开始回流,人才的交流互动也非常频繁,很好地支持了奇瑞品牌的发展。

    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刚刚您也提到的观致品牌。大家都认为观致的产品绝对是优秀的,无论从造型、做工、品质,还是安全等各种性能来说,都非常不错。观致产品我也曾深入了解过,确实很好。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叫好不叫座。为什么已经有了奇瑞品牌,产品也越做越好,还要去尝试创立观致这样一个全新的品牌呢?这其中的原因您能不能和大家讲一讲?另外,您创立观致的目的达到了吗?下一步究竟怎样来突破瓶颈?

    尹同跃:很多人对观致的看法,和我们自身对观致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到今天为止,我依然认为观致是我们非常需要的项目,也是成功的项目。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过去对品牌的理解实际上还是很肤浅的,我们认为有好的产品就能打造出好的品牌,销量自然也会跟着提上去。所以我们的团队聚集了世界顶尖的人才,基本上都是德国人,是非常专业的团队,观致汽车也因此确实做得非常好。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如同Mini、Smart等很多新品牌当年一样,想进入高端领域,过程都是很漫长的。一开始销量也就是几千台,逐渐上升到一两万台、四五万台,最终才被认可。这个逐渐向上走的过程是任何新品牌都跨越不了的。我们原以为中国市场这么大,这个过程可以相对短一些,第一年销售上万台,第二年十万台,第三年二十万台,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不成立的。欧洲的行业惯例我们没能突破,现在看也突破不了,这本来就是创造新品牌、尤其是豪华品牌的难点所在。

    另外,我认为观致的品牌定位是很成功的。我们启用了宝马的团队,将观致打造成国外的品牌,事实证明这样做是对的。中国的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隔的不是一条线,是一条河,一条比较宽的河。自主品牌做到最好也还是在河的这边,但是观致是在河的那边了。观致的成功在于它的目标客户已经和大众、福特是同一个级别的了,想买大众的人很少不知道观致,有的也会考虑购买观致。所以,我认为观致在品牌上还是非常成功的,已经落在了合资品牌那个区间了。

    这一点非常不容易。目前国内很多品牌都做得不错,但还是在此岸,而观致一开始就到了彼岸,剩下的就是接受时间的检验了。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犯了很多错误。比如一开始就全面使用欧洲人,奇瑞的人几乎没有参与,因为想先塑造出品牌,不想让奇瑞参与。这样钱花得太多,说这款车是黄金堆出来的,一点不假。但是不管怎么说,产品做好了。

    赵福全:产品优秀是毋庸置疑的。

    尹同跃:从品牌来讲,再过五年,自主品牌也很难落到观致这个位置,我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一点。至于今后,我们首先在内部管理运营上要进行调整,此前在上海租的都是最贵的大楼,一下子包了四层楼,每天都是付美金的,运营成本太高了,现在我们搬到上海世博会那边去了,便宜了很多。第二要把产品线再丰富一下。第三过去对4S店设置的门槛太高了,这样经销商网点就发展得比较慢,因此,未来会适当降低4S店的选择标准,或者采用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一点的方式。

    赵福全:整个听下来的话,您认为一开始的初衷是正确的,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观致的品牌地位已经和自主品牌不在一个层面了,同时产品也是优异的。当然也交了一些学费,走了一些弯路。如果要展望观致的未来,我觉得还是要通过销量来证明这是一个优秀的品牌。

    尹同跃:捷豹路虎对奇瑞的贡献,主要是人才、品牌以及利润贡献。但是从销量的角度看,对我们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捷豹路虎太高端,平台太特殊,奇瑞也并没有直接利用这个平台。而观致对于我们来说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个产品平台是可以直接拿过来为奇瑞所用的,奇瑞也能够帮助观致把量做上去,把成本降下来。观致现在只能做四五万台,明年可能是八九万台,还没有达到规模化生产。但是奇瑞如果把这个平台做到50万台,整个成本结构就会发生改变,成本可以下降很多,这就是共享的优势。

    对于观致本身来说,现在有四款车,可以比较好地支持经销商的网络体系,经销商加盟的热度也比过去高了很多。经销商网络发展起来之后,销量自然会上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希望现金流持平,基本上是能够做到的。后面还将推出新能源产品,以及其它一些产品,明年、后年都会陆陆续续推出来。现在还只有C级车,按照大众的标准是A级或A+的级别,后面观致还会有B级、A0级,做到七八款车,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今年希望做到现金流持平,明年做到盈亏持平。

    赵福全: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越来越丰富,经销商越来越多,网络承载力也会增强。同时通过平台共享把成本降下来,毕竟有奇瑞这边五六十万的销量可以作为支撑,将来观致有可能接近奇瑞的成本,加上观致在市场上较高的品牌定位,未来观致的销量还是值得期待的。

    实际上,观致的发展历程,我也一直在关注。一开始就提了很多很好的理念,比如说强调互联网的体验,以此将观致品牌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但事实证明这些理念似乎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现在互联网造车强调的就是用户体验,而观致早就已经在实践了,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是做得不到位,还是消费者不买单,还是因为其它的原因?从互联网消费体验的角度,您怎么看现在很多企业要做的事情,以及观致曾经尝试的事情?是因为我们做得还不够,还是因为这条路本来就有漫长的过程?

    尹同跃:观致大概是世界上第一家把类似苹果的触摸屏装上车的企业,中控台基本上没有什么按钮。

    赵福全:只是没有用特斯拉那么大的屏而已。

    尹同跃:后台也特别强大,前期已经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投入也很大。之所以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和团队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早期的一些开发人员太欧洲化,这样与中国年轻客户的衔接就不是很到位。现在我们在人员方面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用户体验上也加强了一些力量。很多在网上能实现的服务,车载系统都支持,功能也非常强大,订餐、周边位置搜索、网上支付,包括Uber等很多功能在我们的系统上面早就有了,但是由于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没有处理好,加上操作系统比较复杂,用户体验时反馈不太好用,所以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赵福全:看来观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期待观致未来可以有更好的发展。

    尹同跃:对于观致品牌的质疑不仅仅来自于媒体和外界舆论,股东们也不太满意。前不久我们专门到观致工厂开了一次董事会,让奇瑞的董事们都到现场开会,我们将观致现在的产品情况、接下来的产品规划、以及工厂的运营情况都和大家说了,大家了解了以后觉得我们做得是对的。看了DS、Smart、Mini等品牌成长曲线的周期,我们和人家相比并不差,甚至还比人家好一点。好好沟通,有问题说清楚,股东们还是认可观致的。

    赵福全:对于关心观致的领导和消费者,如果您要给大家做一个承诺,您会承诺什么?

    尹同跃:观致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品牌,尽管现在还不及一些欧洲品牌,但是这是我们中国汽车自己的品牌。而且,观致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机会也是非常大的,这次车展来了几百家国外的经销商,他们很多都要求做观致的代理商。我昨天和前天在芜湖和他们开了两天会,尽管我们的价格开得比较高,比奇瑞高很多,但观致的产品他们非常喜欢,也认为非常高端,并不逊色于宝马品牌,无论是造型、质量,还是驾驶性能。所以性价比是很高的,如果换个牌子说不定就卖到很贵了。

    我认为观致一定会成为中国自主品牌皇冠上的宝石,能够代言中国汽车品牌,代表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代表自主品牌在品质和性能上的飞越,是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

    赵福全:您作为领军人,相信一定能不辱使命。还有一个问题,现在一方面要打造奇瑞品牌,一方面又有合资企业,另一方面还有观致。您作为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是怎样分配时间的?虽然观致和合资企业都有人在代您管理,但是您总得花精力吧,能不能简单说一下。

    尹同跃:从战略角度来说,我们把中国市场分成四块或者是五块市场。第一是豪华品牌市场,这个市场目前还在增长,今年中国的豪华车市场预计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奇瑞捷豹路虎在中国是豪华品牌当中的第二阵营里的第一位,总体排在第四位,我们有希望进入第一阵营与奥迪、宝马、奔驰较量。我们和英国合作伙伴之间共同的一个目标,就是希望把奇瑞捷豹路虎打入到豪华品牌的第一阵营,现在应该说形势还是不错的,今年的增长会非常快。

    第二是豪华品牌以下比较高端的市场,包括大众、福特、丰田这一类品牌,我们的观致也要打造成这样的品牌,品牌还有不足,那就用更优质的产品来弥补。观致现在做的就是这件事,尽管起步很晚,竞争对手又太强大,但是我们还是要坚持做下去,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时间。

    赵福全:这一块市场每一个品牌都很强,而且数量也最多。

    尹同跃:但是这个市场的容量也是最大的,所以我们的上升空间也很大。第三就是奇瑞,我们希望把奇瑞做到和合资品牌中比较低端的处于一个水平。第四就是凯翼,要抓住年轻的消费者。

    至于说到我的时间分配,其实管理上也有平台化、模块化,我分配时间就是在内部做平台化,这样做很多事情的共享度就很高了。比如日本斯巴鲁有一个TPM团队,这个团队把整个公司的生产系统都统一管理起来了。我们也有类似的团队,像质量就是一个团队在抓。我就是阶段性地听听报告,在工作启动的时候参加一下,阶段性地抽查一下,做得不好再调整一下,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况。

    赵福全:您主要是把握好大的方向。

    尹同跃:是的,我要改变我的缺点,以前总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现在整个团队是各司其职,这样我不至于像过去那么累,而且还可以有思考的时间。

    赵福全:对于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大方向把握住,而且要把大方向坚持下去。

    尹同跃:对于领导来说,第一是定方向,现在方向已经定了。第二是把人才用好、用对,还要用得愉快,不能让大家在一起就产生激烈的化学反应。第三是找资源,比如这支部队需要炮弹,那支部队需要子弹,我们都要准备到位。

    赵福全:刚才我们谈了这么多,奇瑞、捷豹路虎和观致这三个品牌听下来思路都是清晰的,定位也很明确,而且彼此之间还有互补,没有任何恶性竞争。尽管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曙光已经渐渐显现,应该说前途是光明的,希望就在眼前。

    现在想和您探讨另一个话题。近期互联网造车风起云涌,您刚刚也提到了凯翼品牌,想利用互联网的一些理念,打造90后甚至00后消费者需要的车,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那么您怎么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未来互联网造车的一些理念能不能够为我所用,两者要如何竞争来抓住新的消费群体?凯翼品牌就是你们践行互联网造车理念的代表,那么和其它互联网造车的企业相比,凯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尹同跃:互联网行业很争气,中国所有行业中可能互联网行业是做得最好的,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最起码应用互联网系统在中国已经做到很极致了。这个行业的团队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期待,切不可轻视他们。尽管他们对汽车方面的知识和积累不如我们传统汽车行业的人,可能会把汽车想得太简单了一点。但是我觉得他们的行业特点和思维,可能会改变汽车行业的一些固有惯例。我们也担心互联网把我们加进去,所以也在不断地学习中,不排斥与他们合作。汽车行业本身有足够的包容度,或者说我们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任何技术所取代。

    赵福全:历史证明各个领域的进步都被汽车采用或者说同化了,我们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把汽车造得越来越好。

    尹同跃:我们尊重他们,也愿意与他们合作。所谓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合作共赢、资源共享,甚至是共生,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我与很多互联网企业的老板都是好朋友,大家也都有彼此合作的想法。但是目前我们还是想自己先去尝试一下,于是就有了凯翼这个品牌。

    赵福全:有人认为我们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是很正常的,汽车制造属于硬件,但也需要软件。虽然我们也有软件,但主要是来自于供应商,而互联网企业作为软件供应商会帮助我们把汽车做得更强大。未来汽车将由带有电子功能的机械产品,变成带有机械功能的电子产品,显然有互联网的帮助我们会做得更好。

    但是互联网的很多人是不认同我们传统的造车理念的,他们想要颠覆我们,觉得我们造的汽车是无法满足未来消费者需求的。可是您觉得未来00后消费者有哪些需求是只有互联网知道,而我们不知道的,因此有可能导致我们被互联网企业颠覆?还是认为他们是在痴人说梦,不可能颠覆传统汽车产业?

    尹同跃:我不认为他们是痴人说梦,但是也不像他们说得那么简单。一定会有互联网企业在做汽车的过程中摔跟头,甚至可能很多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都要吃苦头。因为,技术进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从一端就走到另一端。比如说新能源汽车,按道理油电混合度是逐步变化的过程,传统汽车企业认为应该是从10%到20%、30%、一直到100%,这样循序渐进地来做。但是互联网企业都想变成特斯拉,直接跳到纯电动模式,想颠覆原有的行业。可是特斯拉目前只有一家,而且相比于传统汽车企业,特斯拉也还并不算成功,因为到现在特斯拉还没有盈利。

    赵福全:而且我认为互联网追求的一些用户体验,我们来做也可以做到。比如特斯拉造的电动车和传统燃油车相比,除了动力总成不一样,还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尹同跃:互联网思维也需要逐步改变和增加内容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就变成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和我们现在的汽车完全脱节,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从国家法规、用户体验来讲,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且拭目以待。

    当然,我们也期待他们有所作为。靠我们这些传统汽车企业去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确实太困难了,但如果中国出现几个特斯拉,可能会帮助中国企业改变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希望他们成功。不过我认为这将是非常艰难的。

    赵福全:这么说,您认为传统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互联网的支持,但是简单说用互联网思维造车,会面临汽车本身巨大的挑战。我们有我们的优势,他们有他们的优势,两方应该优势互补,共同把产业做得更健康。

    尹同跃:互联网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共享,但是互联网企业造车是否一定真正具有互联网思维呢?如果他们能够把传统汽车产业的资源都有效集成起来,我认为他们成功的概率会比较高。

    赵福全: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就是在协作中竞争、在共享中获利,关键是谁能真正做到理想状态中的共享。凯翼是按照共享文化、个性化定制的理念来打造的一个新品牌,在您心目中,您觉得凯翼这个品牌的塑造,和奇瑞或者观致品牌有什么不同?

    尹同跃:实际上,这和别的互联网企业造车还是不一样的,凯翼毕竟是奇瑞下面的一个子品牌。因为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所以投入并不多,但是这个品牌的特点很鲜明。主要是一群年轻人在做,团队都很年轻,特别是他们中很多人有很强的销售背景,像总经理郑兆瑞对市场的感觉就特别好,相信他们能够抓住年轻人的需求。他们就是在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思维来造车,最起码可以充分共享奇瑞集团内部的资源,进行无缝对接。这样见效快、投资少,我们认为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今年他们大概能够做到15万台左右。

    赵福全:从互联网轻资产的角度来看,凯翼应该说是做得最好的,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就可以产出。但是也有很多人担忧,凯翼会不会越做越像奇瑞,最后并不能真正导入互联网思维来造车呢?产品做得好那是资产,但做得不好也是包袱啊。

    尹同跃:我希望凯翼和奇瑞是左右手互搏,无论左手打败了右手,还是右手打败了左手,都是我们的成功,因为我们是一个身子。实际上,这两个品牌之间的差异是蛮大的,目标客户不一样,品牌定位不一样,使用手法也不一样。凯翼更多的是由用户来众筹,由用户来参与产品的开发,由用户来参与产品的定义,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用户的参与度远远超过我们原来的预想。传统的汽车产业,多少有一点在家里面对市场进行判断的感觉,但凯翼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上百万人参与了产品的定义。

    赵福全:现在凯翼团队里有多少是来自互联网领域的人?

    尹同跃:我们在上海招了一个小团队,大概有百八十人,就是将一些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不一定只有互联网公司过来的人才叫互联网人才,实际上有很多人天天都是和互联网团队在一起,受他们的影响也比较大。

    赵福全:拥有互联网思维是很重要的,但并不是说,你是互联网领域来的人,你就拥有互联网思维。从这个角度来说,凯翼完全可以拥有互联网思维,而且您现在左手有奇瑞,右手有凯翼,两个资源可以互补,两种思维可以互相挑战,共同满足未来的需求。

    尹同跃:这次也是凯翼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请大家多关注。

    赵福全:我们也聊了很多了,最后一个问题,奇瑞的转型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您也是忍辱负重,不惜牺牲销量来把产品做好、做精,应该说现在也看到了曙光。而自主品牌经历了前年的12连降后,去年由于SUV的异军突起,整个市场上我们的份额在回升,产品性价比和性能也都在提升,应该说,自主品牌收复失地的步伐加快了。

    尽管如此,我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您觉得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自主品牌应该如何更快地提升,才能和合资品牌同台竞技?我们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真正和合资品牌一较短长?

    尹同跃:从产品开发或者产品本身的性能来看,自主品牌现在已经和合资品牌处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毫不谦虚地说,奇瑞和日韩产品处于相同的水平。从用户角度来看,我们调查了江浙的一些发达地区,这些地方比较富裕,过去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比较低,大概只有10%、20%的人会考虑自主品牌。但在我们最近的调查中,有80%到90%的人愿意考虑自主品牌,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改变,也说明了自主品牌的进步。

    我认为,今天的汽车工业和2000年前后的家电行业处在同样的状况,未来随着产品品质的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大,12连降将一去不复返,不敢说把外国品牌全部赶出去,但是我们会逐渐成为中国市场上真正的主力军。

    赵福全:谢谢尹总,和您交流后我对奇瑞的一些决策和举措理解得更深刻了。原来是雾里看花,现在是走进董事长的内心来倾听奇瑞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不能只关注一些短期的结果,或者临时的现象,更要关注企业家的长远谋划。今天与尹总一个多小时的访谈,让我们对奇瑞更有信心了,尤其是奇瑞集团旗下的四个子品牌,各有特色,我们期待它们能创造市场销售的佳绩。

    汽车不是简单的产品,汽车产业更是涉及领域广泛,可以说是整个制造业的缩影。汽车强,国家制造业才能强。互联网当然也非常重要,但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只靠互联网经济是不够的,必须要以实体经济作为支撑。而汽车产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龙头,其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您在奇瑞坚持了19年,带领奇瑞汽车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不断发展,将来从好到优、从优到精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奇瑞在您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真正成长为中国自主品牌的核心企业。

    我本人非常敬佩您不断学习与坚持创新的精神,对于一位企业家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奇瑞的转型虽然经历了不少波折,但结果证明您当初的抉择和坚持是正确的。我们期待奇瑞在这次北京车展实现华丽转身!今后希望您能继续坚持,相信时间会做出最好的检验!也请您多注意身体。谢谢尹总!谢谢各位网友!

    尹同跃:谢谢各位网友,谢谢赵博士。欢迎您有机会再到奇瑞去看看,感受不一样的奇瑞!


    【下载】

     
     上一篇:赵福全对话李斌:迭代效应下的溢价风口
     下一篇:赵福全对话陆群:“新晋老兵”的契机与路径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微信二维码
  • TASRI_qrco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