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Viewpoints

    Home >>Viewpoints
    Zongwei (William) Liu: OEMs Should Select and Try to Control Real Core Software

    本文根据刘宗巍副教授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整理,主要观点发表在《中国汽车报》2021年6月14日15版


    《中国汽车报》:请问您如何看待当前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这是否会成为未来的大趋势与潮流?

    刘宗巍:自动驾驶是未来智能汽车的必备能力和标志属性。自动驾驶涉及面广、关联性强,尤其是高等级的自动驾驶只有基于车路协同的路径才能实现,其所需的能力远不是传统整供车企完全具备的。像摄影头、雷达、芯片等新硬件,高精地图、控制算法等新“软件”,以及大数据、云平台、信息通信技术等核心支撑,都有赖于新旧合作伙伴提供有力支持。因此,车企与相关供应链企业开展合作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势在必行。实际上,在产业全面重构的前景下,各类参与方必须面向汽车出行大生态进行融合创新和协同发展,而围绕自动驾驶开展的相关合作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报》:请问在您看来,自动驾驶领域整车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程度应该如何把握?

    刘宗巍:这取决于不同整车企业的发展规划、自我定位和能力储备。首先,自动驾驶的落地是涉及技术(硬件、软件、平台)、应用场景(用户、用途、环境、成本、法规)和商业模式(资源组合与责权分配)的复杂系统问题,车企必须从自身诉求出发,理清这三个维度中的所有新旧因素,并基于此逐一确定必须自主掌控的要素。其次,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各方合作博弈中的关键,对此车企既要有底线意识,确保自身数据资产安全并努力形成分析和应用相关数据的能力,又要有开放意识,通过合理共享一定的数据,借助合作伙伴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或者换取合作伙伴的能力支持或数据资源。最后,车企还必须明确发展自动驾驶技术的长远目标,只是为了提升当前产品的竞争力以更好地卖车,还是为了长期形成运营自动驾驶车队的能力以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甚至是为了成为运营跨品牌大车队的出行服务平台公司。企业的目标不同,所需的自动驾驶能力以及需要掌控的重点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汽车报》:请问您如何看待蔚来和理想所称的“软件一定要自研”,靠合作将失去体系能力?为何车企会做出这样的判断与选择?

    刘宗巍:我认为,这里所说的“软件一定要自研”是有前提的,或者说是一个方向性的大概念,其实质应该是,整车企业认为直接决定或影响产品核心功能和体验的软件,一定要自己掌握,即便目前还不具备能力,不得不暂时借助外部资源,也要加紧培育、争取早日形成自主能力;而其他软件则不必也不宜自己掌握。实际上,汽车一直以来都是集大成的产业。在硬件主导的时代,大部分的零部件也是采购自供应商而非整车企业自研自做;到了软件主导的时代,产业逐渐向生态化演进,必然有更多的不同企业参与进来,整车企业就更不可能单打独斗了。说到底,车企毕竟不是软件公司,从能力基础、运营体系和企业文化的角度出发,也无法成为软件公司。因此,致力于成为未来主导性企业的整车企业,应围绕自动驾驶等核心能力,努力形成系统架构的定义能力和部分关键软硬件的设计及验证能力,而不是样样通吃、面面俱到。否则反而会导致精力分散,没有办法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至于说整车企业能否形成体系能力,我觉得关键并不在于事事自研自做,而在于对新的产业分工合作模式有无创新设计及主导推进的能力。

    《中国汽车报》:您如何看待选择自己研发自动驾驶技术这一类车企的前景?

    刘宗巍:在我看来,所谓自研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是完全不借助于外部合作伙伴的支持,而是指在事关自动驾驶表现的核心算法、数据处理、应用服务等环节,坚持自行研发和自主掌控;而其他环节必须借助合作伙伴的优势能力。也就是说,坚持以我为主无疑是正确的,但切不可陷入封闭发展的误区。毕竟汽车产业的创新一定是集成式的,只有目标明确、重点清晰的整车企业才有可能掌握集成创新的主导权,在构筑平台和搭建生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车路协同的本质其实是智能在多主体之间合理分配的问题,其基本原则应该是共性需求主要在路端(外部环境)解决,而个性需求主要在车端(智能汽车)解决。另一方面,车企应秉持“沿途下蛋”的策略,选准合适的应用场景切入,既为高等级自动驾驶的早日成熟积累经验,也反哺辅助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在当前即产生相应的收益回报以支撑后续的创新发展。

    《中国汽车报》:请问车企是否应该投入更多资源去开发软件?您对此有何建议?

    刘宗巍:在软件价值日益增大的前景下,车企在软件开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不过车企在培育软件能力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前所述,车企不是软件公司,也不应以软件公司为发展目标,所以不可能样样通吃,而是要选择真正核心的软件全力掌控;其次,软件背后关联的丰富生态是未来汽车产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在这方面并不是投入多少资源自行开发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搭建平台、切实有效引入资源并极致应用软件服务的问题。为此,车企尤其需要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使相关参与方都“有利可图、倾情投入”,从而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最后,车企还要做好软件团队与内部团队的衔接,因为软件开发需要不同的能力和逻辑,如果束缚于传统汽车硬件开发的流程和文化,肯定无法取得理想效果,但脱离大部队的软件开发,也无法充分实现软硬融合的价值。

    【Download】

     
    PREVIOUS:[Auto Culture] Lead Independent R&D and Deep Dive into Auto Industry Strategy by Fuquan Zhao
     NEXT:Fuquan (Frank) Zhao: Challenges of China's 3060 Goal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 QR code
  • TASRI微信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