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Viewpoints

    Home >>Viewpoints
    Fuquan (Frank) Zhao: Thinking on New Roles of the Government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本文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2016-01-24


    以下为赵福全教授在2016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的演讲实录:

     

    从昨天的闭门会到今天主题峰会,大家谈了很多问题,围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群情高涨,甚至有一种“大跃进”的感觉,当然大家也看到了未来的挑战,这里面既有政策的,也有技术的、有产品的,更有基础设施的。应该说,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关注这个产业路在何方,当然也看到了巨大的商机,所以可能汽车产业论坛不缺,尤其我从离开企业之后,站在这个位子上参加得又特别多。但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论坛到这种规模的也非常少。

      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家都希望健康发展,从不同的角度建言献策,但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这个节点上能不能健康发展,今天这个主题峰会的主题至关重要,实际上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监管改革。如果没有了这个东西,我个人认为新能源汽车未来基本看不到方向,所以我说高所长你也非常荣幸主持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在这个论坛讲,10分钟讲不了多少东西,但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过这个产业之后,现在在学校里静下来看产业、看企业,也参加很多国家大的决策,我的标题就变得至关重要,是“确保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政府新角色的思考”。

      “确保”二字,这个产业投入了这么多钱,刚才杨院士说了,现在投了很多钱,如果按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都算在内,包括我们所有的情感,那就无价了。这个产业必须发展,而且这个发展不是昙花一现,要可持续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至关重要,因为任何一个改变人类出行模式、改变整个社会结构的产业要想靠企业家、要想靠老百姓,我认为免谈。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整个油价低迷的时候,中国汽车产业走到了今天,这是体制的优势,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优势,是所有国家都没有办法比拟的;但恰恰这种体制如何换档?我认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因为曾经我们是“萝卜+大棒”,今天做到了33万辆,但路在何方更让人担忧,本人就是一个穷教授,只能谈谈建议,但却是肺腑之言。

      第一,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要再讨论了,它是利国利民,涉及到整个人类未来发展的产业。曾经我们迷茫过、徘徊过,到了今天,做到33万辆,整个国家领导人去年连续发表讲话,这个角度已经很高了。从商人的角度看赚钱就行了,但从国家的角度看,必须考虑到民族的发展。去年33万辆,冲到世界第一,但在这背后,我更多看到了一种担忧:这33万辆有多少企业参与?每一家企业有多少辆?可能百辆,几十辆,甚至几辆的都有,单体的销量低得可怜。日本一个企业每年卖15万辆,我们一个国家总共卖了33万辆,汽车产业什么规律都不是,就是规模!规模!规模!有了量,所有人日子都好过,政策造就市场,政策一旦退坡怎么办,出现“断崖式衰退”,所以挑战还没有开始。我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曾经担忧的问题只是显露出来了,而不是解决了,所以可持续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市场的脆弱超乎想象,并不是33万辆就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为时尚早,更应该杞人忧天,不能盲目乐观。

      大跃进式的产业更让人担忧,不知道大家为什么激动。实际上这时候我们更应该高度关注“大跃进”背后潜在的隐忧,要思考更要积极应对;隐忧不是问题,最主要的是要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在这里面我认为,33万辆的背后并没有掌握核心技;一旦市场培养好了,外面所有人都可以进来,我们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我们是电池过关了还是整车过关了?我们还在改标准呢,更何况还有很多标准不全,一个充电设施标准的改变,过去设施的投入就废了。很多人问我,赵教授,将来的标准还会不会改?如果再改我投多少钱/不要以为改进之后传递的是正能量。

      另外一个是关于“骗补”的问题。因为赚钱嘛,靠这种都能赚钱,如果取消补贴市场又会如何呢?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去年的33万辆会由于质量问题带来巨大隐患;商业模式路在何方有很多概念,但概念背后又赚了多少钱?所以政策体系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我们系统性不足:地方保护严重、监管严重、执行力不强,构成了所有的问题,这才是我讲的今天产业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可能是决定未来20年新能源汽车能不能走得出去的问题,所以需要整个国家冷思考,积极地行动,确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个产品推向市场,主要靠消费者和企业互动就行了。但对于新能源,影响整个国家方针大略的,我认为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在一个产品成功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政策主导,就是“萝卜+大棒”,过去是唯销量论,只要卖出去就成功,所以我们拼命补,一台不行补两台,一块不行补两块。但今天进入调整期,有了33万辆,消费者觉得好象还可以了,这时候应该是政策和市场的融合,就叫“准市场机制”,最终都要到市场上去。

      在准市场机制的时候要做什么呢?我认为是健康发展论为主导,唯销量论已经过时了,这时候健康发展更需要终结过去,面对未来。最终完全靠市场的时候怎么办呢?严格监管论主导,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确保健康可持续发展是绝对的第一要务。我认为应该将所有的东西都告诉国家总书记、总理,健康发展,政府角色要重新定位,政策体系要有新内涵、新使命,而且要有新作用。现有的市场我认为远远不足以推动,所以很多人说,已经到了33万辆,交给市场吧,我认为交给市场就死定了,但继续的话,政策主导吧,我认为你也死定了,所以政府要进入什么?“换档期”,已经爬坡了,还在6档就掉下来了,现在已经爬坡了,下坡了,还在一档,油耗也差,被追尾了。所以我认为,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到了这个时候,要重新梳理曾经过的路,要重新梳理曾经做过的事儿,填平补齐,这才是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绝对前提。

      我认为现在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新能源必须站在国家的高度看产业的发展,这是一场能源革命,涉及到交通、安全、基建、金融、保险、财税、产品、消费文化以及模式的变革;也面对整个汽车业态千载难逢的改变:未来汽车不一定买了,用就够了;未来汽车是第三空间,可以住在里面;未来汽车是“第四屏”,可以在里面刷存在感了。新能源已经不是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的工作了,是整个国家的问题。确保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就是一定要设定科学的机制,不需要通过财政投入来设定积分制。这有一个复杂的问题,碳排放的积分、CAFE的积分;如果用CAFE不一定做新能源,传统技术、混合动力不一定差,所以刚才美国的朋友讲了,加州靠的是ZEV,真正较真碳排放的时候,现在的电动车不一定低碳,但未来会低碳,所以这个也很重要。

      另外一个讲讲破除地方保护。从多年的经历看,实际上地方保护是害了新能源汽车。因为地方保护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但地方应该补充电,补充电造福子孙万代,补产品只是昙花一现,这些问题应该解决。如果让老百姓买电动汽车,却找不到充电桩,就像肚子坏了找不到洗手间的痛苦;凡是政府掌控的问题都应该一夜之间切换新能源,你自己都不买,你都不肯买,你让老百姓买吗?

      另外,我认为,要在政策的制定上有系统性,要站在国家的高度,政策要有延续性,更要有透明性。到现在为止很多人问我新能源能走多远。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冷静,不能一哄而上,说白了,有富人,就有惦记富人的,骗补是因为致富了。另外我认为,现在有很多非汽车产业想进入汽车产业,他们是没有产能的,但按照现有的汽车产业政策必须要建工厂才能造新能源汽车,这些产能的重复投入我认为至关重要,我觉得应该鼓励那些拥有技术、商业模式的企业利用现有产能来做新能源,为什么还要逼着他们拿600亩的地,雇2000个工人,为什么不能把现有产能用足呢?应该允许他们而且鼓励他们这么做,我认为要考虑短途电动汽车,我认为国家这方面是有问题的。现有电动汽车长距离、高性能、高大上,最后太贵;现有的低速电动车有质量、性能、安全的问题,我们又觉得这不符合国家的需求。我认为能不能介于两者之间,(高大上+脏乱差)÷2,把续航里程降下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能不能解决?提出50对50,没必要80对80,更没必要100对100,老百姓有要求,国家就要推动,以降低性能,而不以安全指标(为重)。我认为对这要有结论,不能视而不见,中国需要,老百姓呼吁的东西就是重要的,不能老以讨论为借口。

      我认为要从整个汽车产业发展角度看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和十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要重新认识新能源汽车。传统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础就是空中楼阁,同时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能源的翅膀,它才能让你飞起来,IT业是传统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一个最大的载体,它带领我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认为,国家政府更应该在商业模式上下工夫,商业模式不是简简单单弄几个App。未来是一个“技术+产品+体验+商业模式”的社会,如果缺了这个商业模式就没了催化剂。所以我认为应该多做新能源汽车的工艺展示和科普宣传,让消费者真的知道,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它是解决你子孙万代的大事,而现在就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要让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车是新鲜事物,国家在这方面坚决不会动摇的,商机也无限,值得憧憬。


    【Download】

     
    PREVIOUS:Zongwei (William) Liu: Software and Fundamental Connectivity Hardware Enterprises Are Crucial for Reinforcing the Fostering of Industrial Informatization Platforms
     NEXT:Fuquan (Frank) Zhao: Independent Think Tanks May Accomplish Much and Car Sharing is the Future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 QR code
  • TASRI微信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