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观点集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集锦
    赵福全:生态化创新决胜“新汽车”赛道

    2022年11月1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大会暨中国汽车企业创新指数发布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以“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塑造开放创新生态”为主题,内容包含行业专家报告、企业创新经验分享等,可谓是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出席大会并做了《生态化创新决胜“新汽车”赛道》的主题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

    0.jpg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生态化创新决胜“新汽车”赛道》。我认为,“新汽车”拥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生态化创新则是“新汽车”赛道上的制胜法宝。下面我将从生态的概念和价值、新汽车的特征与机遇、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策略与方法等三个方面,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一、如何理解生态的概念和价值

    当前业界对生态的讨论很多,但究竟什么是生态,似乎又不容易讲清楚。其实汽车产业原本就是一个生态,只不过此前由整车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构成的传统汽车生态相对简单和稳定,大家很少使用生态的概念来分析罢了;而现在情况不同了,随着人类逐步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生态的内涵和范畴将远远超出从前,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并将由此产生全新的汽车产业格局和发展模式。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对生态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界定。

    1.生态的概念和要素

    经过系统研究和反复思考,我们给生态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生态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不同参与方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各个参与方都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或者自然法则进行流通要素的交换,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状态。

    2.png

    图1生态概念全解析

    如图1所示,总体而言,生态有三个要素:一是参与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二是流通要素。在产业生态中,流通要素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及其衍生物,例如资金、数据等。三是环境。面向不同的生态和内容,环境又有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之分。上述要素之间必须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或自然规律,才能耦合形成一个生态。而对汽车产业来说,以前的生态是上游供应商、中游整车企业、下游经销商垂直构成的线型链状结构;而未来的生态将是由复杂多样的各种链条交织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这意味着汽车产业生态将变得空前复杂。

    2.生态的价值和好生态系统的特征

    生态以稳定存在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可为所有的参与者提供价值,同时实现所有参与者价值的最大化,即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由此可知,好的生态系统一定是多样的、开放的。因为唯有多样和开放的生态,才能实现动态平衡的稳定性,也才能具备自我调整和不断进化的能力。否则,生态终将走向消亡,又何谈价值?

    与此同时,生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必须以有序为前提:一方面,生态中的各个要素必须遵照一定的规则运行;另一方面,这些要素之间必须充分连接、资源共享、互相协作。即每个要素在生态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依存的。正因为这一点,生态越复杂就越稳定,当然其构建也就越困难。而复杂的生态一旦建立起来,将拥有长期强大的生命力,并使生态之外的对手彻底丧失竞争力。

    以上就是我对生态的基本理解。事实上,整个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其影响远不只限于汽车产业。所以,每家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我对生态有正确的认知和充分的理解吗?今后我所在的生态涉及到哪些参与者、流通要素和环境?而我在生态中的定位是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些都是亟待梳理清楚的重要问题。


    二、如何理解新汽车的新特点与新机遇

    我之所以提出“新汽车”的概念,原因在于:新汽车不是简单的智能新能源汽车,而是基于数据、具有自我进化能力的汽车产品,是拥有全新概念、全新特征、全新用途和全新属性的新物种,将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改变未来人类社会的有且仅有两大驱动力,即万物互联和碳中和,而两者都与汽车紧密相关,是催生新汽车的源动力。一方面,万物互联将赋予汽车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未来汽车作为可以自由移动的节点,将成为连接城市中各种固定要素的关键。另一方面,碳中和目标将加速驱动汽车动力型式和能源基础的改变,并使汽车技术、产品及产业发生重大变革。在上述两大驱动力的作用下,传统的汽车产业链正在向未来的汽车生态系统快速演进,呈现出汽车产业边界不断扩展且渐趋模糊,诸多不同类型的参与者纷纷涌入进来的全新局面。也可以说,正是新汽车引发了全方位的改变。

    具体来说,在产品层面上,新汽车将强调软硬解耦开发和软硬融合集成,而非传统的软件嵌入硬件;强调开放平台及电子电气架构的定义和建设,而非传统的硬件平台开发;强调“软件定义汽车”,即主要通过软件来实现产品功能、性能和体验,而非传统的主要通过硬件来体现;强调既要造好汽车、也要用好车的“制造+服务”,而非传统的单纯“制造”。在此情况下,汽车产品能够在全生命周期内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常用常新、越用越好,并形成“人在线(手机联网)+车在线(车联网)+服务在线(服务资源联网)”的大生态。

    在产业层面上,新汽车将使过去相对封闭的产业链条,进化为众多不同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式生态系统,并由此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分工和商业模式,以及全新的生产要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社会层面上,新汽车将与交通、城市和能源实现四位一体的融合发展,作为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彻底打通未来社会的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进而实现多主体协同智能,推动人类进入高度智能化的新时代。

    必须指出,上述变革的实现并不只是汽车产业自身的事情,而是需要相关主体相向而行、携手前进。事实上,新汽车巨大潜力的充分释放,有赖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资源的有效组合,每一个环节的落地都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和核心技术支持,这无疑将是一个异常复杂、极其艰难的过程。但新汽车的战略机遇和美好未来,值得并倒逼我们积极思考和探索前进路径,并要求我们从汽车生态化发展的逻辑中寻求答案。最终,产业生态中各主体实现互联和智能的程度将决定新汽车的落地程度,而新汽车的落地又将驱动其他主体的互联和智能,进而驱动汽车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生态的真正落地。


    三、如何把握新汽车的生态化创新

    1.新汽车的本质特征与发展预测

    如前所述,我认为新汽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生态化,而且新汽车生态将是泛在化的。就参与者而言,既包含新老整车企业、传统供应商、经销商、新硬件及软件的供应商,也包含互联网/信息通信等科技公司、各种内容商、运营商、服务商,还包含交通系统、能源系统和基础设施等的相关硬件以及各级政府;就范围而言,既有围绕关键软硬件的“小生态”,也有面向整车开发和制造的“中生态”,还有囊括各种汽车应用和服务资源的“大生态”;就类型而言,既有开发生态,也有应用生态,还有服务资源生态。最终,新汽车生态将成为万物互联时代最大的母生态。

    展望未来,我预测新汽车将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和生态化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1.0的电动化阶段,在电动化方面领先的车企展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预计到2025年前后,产业将进入2.0的智能化阶段,即电动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的阶段。此时电动化将是车企必须做好的必要条件,智能化才是车企取得优势的充分条件。而在大约2030年前后,产业有望进入到3.0的生态化阶段,我认为这才是本轮汽车产业重构的终极阶段。或者说,电动化是新汽车的基础,智能化是新汽车的必备能力,而生态化才是新汽车新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终极目标。

    2.对新汽车生态化发展的正确认识

    面对新汽车大生态下全要素跨界融合的发展前景,汽车及相关企业唯有建立正确的认识,才能予以有效的应对。具体来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正确认识生态的概念。如前所述,新汽车生态一定是由多要素参与和构成的。各要素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共生共存的统一整体。因此,我们必须摒弃如何战胜对手的传统竞争理念,而是要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分工协作增强生态整体的效益。

    第二,正确认识汽车生态的普适性与独特性。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人造物都将相互连接,并实现智能化,汽车只是其中的智能单体之一。因此汽车生态建设的一般方法实际上具有普适性,对其他主体和要素同样适用。同时汽车有其自身的特点,未来新汽车不仅要把更多的软硬件融合起来、要把更多的主体和要素连接起来,而且必须始终确保高安全、高可靠,同时还要通过实时在线,实现用户服务的最优化。因此,汽车生态建设又具有独特性,不能等同于智能手机生态,必须培育形成一种不同的新型生态。

    第三,正确认识生态的包容、开放和共享要求。汽车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都应秉持包容合作的开放心态,分工协同、共享资源、结网合力,以推动新汽车的发展。例如,智能的汽车需要行驶在智能的道路上。汽车企业当然无法建设智能的道路,但应该通过汽车的智能化拉动道路的智能化;反过来讲,智能道路的建设者也无法负责智能汽车的打造,但如果不考虑如何有效支撑智能汽车,智能道路也就失去了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所以,不要总想着自己包打天下,而是要基于一定的规则(即商业模式),与其他参与者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协作,这才是在生态化主导的未来如何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四,正确认识生态需要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首先,生态建设一定是全员参与的,每个参与者都要做出自己的一部分贡献。事实上,参与生态建设的主体越多,合作越紧密,汽车生态化发展的进程就会越快。其次,生态一定是多样性的,其中既有“大象”,也有“蚂蚁”和“蝴蝶”。并不是说只有大企业才有资格进入新汽车生态,恰恰相反,很多中小企业也将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最后,生态一定是利他的,而且是大家共有的。健康和完整的生态只能是多方共建共享而成的,因此不可能只属于某一方。如果企业出于独吞的目的来主导生态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最后一定会被大家共同建立起来的生态淘汰出局。我想强调的是,随着人类进入万物互联的生态化发展阶段,“干掉对手”的传统竞争方式将逐渐消亡,“一起做大蛋糕”即互惠互利的协作式竞争方式将成为主流,这也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新型商业法则。对此,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有充分的认知,并有效地践行。详见图2。

    3.png

    图2新汽车生态及其发展的正确认知

    综上所述,未来汽车产业的所有参与者都应以开放的心态参与生态建设,做好资源组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他人赋能,并通过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这样才能将局部的优势汇聚成全局的优势并不断积累,最终建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汽车生态。


    四、如何实施新汽车的生态化创新

    1.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对于参与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企业来说,我认为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具体如图3所示:

    4.png

    图3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是明确产业创新的边界。当前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不断扩展,相应的,汽车创新的内容也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未来新汽车将覆盖多产业、多领域、多环节的诸多要素,涉及到空前广泛的核心能力,诸如新汽车的平台、架构,新硬件、软件及相关技术,实现新型产业分工和资源重组的商业模式,以及基于数据闭环的产品和服务优化等。为此,汽车企业首先必须明确,这些都是参与新汽车竞争所需要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只关注汽车硬件、具备打造优质产品本身的能力即可。

    二是界定自身的核心能力。尽管汽车产业的边界渐趋模糊,但是企业经营的边界必须明确。也就是说,未来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主业究竟是什么,业务的圆心定位在哪里,辐射的半径有多大。因为任何企业都无法独自拥有上述的全部核心能力,所以必须精准定义自身在产业生态中的位置,聚焦于培育独特的核心能力。特别是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必须认识到汽车核心技术的范围正在扩大,其中部分核心技术自己并不具备,而且有些核心技术永远都无法也不应该掌控,唯有采取“自研+合作+开放”的方式,才有可能获得所需的全部核心技术。当然,企业在生态中的角色、性质及目标不同,其核心能力的界定也就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为了掌握新汽车的“灵魂”,整车企业必须打造“产品+服务+技术+合作伙伴”的综合能力,并赋予新汽车开发的领导者以复合的决策力,包括技术选择、研发管理、商业合作和投资绑定等,使其不仅有权决定技术路线,还有权决定与拥有技术资源的哪些外部伙伴合作以及如何合作。而这恰恰是开展生态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是组合内外部资源。上述两项工作旨在实现有效的资源组合,这其中既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也包括企业外部的资源。对于整车企业来说,在内部,需要面向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和数据管理,进行研发业务的重新分工,并实施“软件先行,硬件适配”的开发策略;需要建立敏捷型组织,打造相关软件及支撑硬件,来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在外部,需要加强技术生态建设,为此必须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与重点伙伴进行合作绑定,以实现资源组合的优化;需要形成产品迭代开发的能力,为此必须做好其中的整供分工,确保新汽车能够常用常新和越用越好;需要实现硬件标准化、抽象化、知识化,以实现软硬解耦,让硬件可以被各种软件灵活调用,为此必须明确硬件知识化的责任主体,并建立与之相关的技术诀窍的共享机制,否则很难得到硬件供应商的认可和支持;还需要与核心供应商紧密合作,尤其要与关键领域的供应商建立战略互信的生态伙伴关系,以防因置身圈外而遭遇“供不想应求”的状况。

    四是完善流程和标准体系。为了实现新汽车的生态化创新,汽车开发流程和标准体系必须进行全方位的革命性改变。在这方面,我认为重点和难点工作主要包括:将适用于硬件的传统V字型开发流程与适用于软件的敏捷型开发流程有效融合起来;面向软硬解耦的新局面,构建软硬分离、责权明确的新型质量管控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数据共享的机制,以实现数据的有效流通和最大价值;合理切割生态伙伴之间的知识产权,确保生态合作的可持续性等。

    2.整车企业生态化创新的策略

    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丰富内涵和广阔范围,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主体参与其中应该有不同的重点、目标和方法。在未来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我判断,整车企业作为汽车品牌的所有者、产品的定义者以及服务的管理者,仍将扮演主导性的角色。接下来我就以整车企业为例,谈谈实施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具体策略。

    5.png

    图4整车企业的生态化创新策略

    如图4所示,总体而言,整车企业需要充分理解和理顺技术生态、应用生态和服务资源生态的不同定位及相互关系,然后有针对性地主导或参与构建这三类生态。

    首先,整车企业应整合集成技术生态,这是以新汽车核心技术为基础和中心的生态。在这方面,车企需要搭建新汽车产品的基础平台及架构,整合集成新汽车所需的各种核心技术,特别是自身无法也不应掌握的核心技术,以满足用户对汽车功能和性能的需求,进而实现车企和各级供应商的价值最大化。

    其次,整车企业应构建应用生态,即所谓的开发者生态,这个生态可以为不同的个性化场景提供多样化、开放性的应用。在这方面,车企需要搭建应用开发的平台并制定统一的规则,包括允许哪些开发者进入,遵循怎样的开发标准,车企如何发布需求,如何进行验证,以及最终如何分配利润等,以此为“支点”来培育丰富的应用开发资源。显然,应用生态必须充分开放,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实现车企和开发者的价值最大化。

    最后,车企应充分接入服务资源生态,即让汽车连接相关的诸多社会服务资源,以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在这方面,车企需要以不同的合作模式接入各类服务商及其资源,如充电、养护、救援、金融等等。目标是通过外部服务资源的实时在线,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即时服务的需求,进而实现车企和服务商的价值最大化。

    上述三类生态相互关联、互为支撑,共同构成了整车企业视角下的新汽车大生态。最终,整车企业需要努力构建“开放式生态+生态资源实时在线”的创新性大平台,并积极培育生态化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整合能力。这也正是未来整车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3.生态化创新的通用原则

    面对多要素、多维度、多层次、高度复杂的新汽车生态,在整车企业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各类主体参与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三条通用原则:

    其一,充分挖掘新生产要素。即未来企业必须把各种相关数据都尽可能应用起来,并以此为目标考虑“软件+硬件”的布局。

    其二,努力打造新生产力。即全面提升与数据相关的核心技术能力,构建起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应用、安防等在内的立体能力体系。

    其三,建立全新的生产关系。这里所说的新生产关系包含国家、行业及企业三个层面,且三个层面彼此衔接。例如在企业层面,内部要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变革,打造适应新汽车需求的组织架构、流程标准和运行体系;外部要重新构建整供关系,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这其实也正是产业层面的跨界分工协作问题。具体参见图5。

    6.png

    图5新汽车生态化创新的通用原则

    总之,新汽车呼唤全新的创新方式。这要求各类主体必须依据上述原则,针对“技术+产品+服务”的大产品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生态化创新之路。这将是一个逐步前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新汽车生态终将由此应运而生。

    最后,简单做个总结:第一,汽车产业将由电动化向智能化、再向生态化演进,生态化创新会成为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为了把握这个机遇,我们需要进行前瞻系统的谋划。唯有升维思考,才能使生态有效落地,进而对未能早做生态谋划的竞争对手构成降维打击。第二,未来生态竞争的关键在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协同创新。因为单一企业无法拥有生态的全部,必须找准定位,建立自己专业化的核心能力,然后通过参与生态建设,与其他企业的专业化核心能力有效融合,进而实现协同创新。第三,新汽车生态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各方都实现智能化,新汽车才能真正落地,进而推动整个生态实现智能化。这注定是一个艰难的渐进过程,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践、不断完善。而新汽车生态建设的焦点正是,各方参与者如何清晰分工,有效协作,取长补短,相互赋能。

    综上,我的结论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得生态者得“新汽车”!为此,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要在战略层面上加快布局新汽车生态,以生态化创新的成功实践决胜“新汽车”这个新赛道。

    本文转载自汽车评价研究院

    【下载】

     
     上一篇:赵福全:新汽车落地之道——构建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
     下一篇:赵福全:新时期汽车学科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与实施建议(上)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微信二维码
  • TASRI_qrco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