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观点集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集锦
    刘宗巍:《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第二卷前言

    历时近三年,《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第二卷现在和大家见面了。在此,首先要为自己的“拖沓”向诸位同仁致歉。不过三年多的积累与沉淀,也让这部新书汇聚了更多更新的精彩篇章。

    因为过去这三年,恰是汽车产业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三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下,汽车产业加快发生全面重构,诸多变化接踵而至:中国汽车市场结束快速增长阶段,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竞争日益加剧、格局优化重组;汽车产业边界不断扩展,合纵连横精彩纷呈,传统整零车企加大创新力度,造车新势力正式登上舞台,信息通信企业与科技公司更加深度介入;汽车能源革命持续深化,特别是中国强力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促使包括诸多国际巨头在内的各路汽车厂商重新布局汽车动力技术路线,进而影响世界进程,也催生了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的骨干企业;汽车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方兴未艾,车路协同、并行发展理念与汽车、信息通信、政府三方合力模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基于智能汽车、面向出行服务的创新尝试,带来了技术、产品、企业、应用场景及商业模式的全方位改变;而突如其来、目前影响已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又给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压力和变数,也形成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当此之际,无论政府、行业,还是企业、个人,无不迫切需要以系统前瞻的创新思维,重新审视自身的转型战略、发展路径与实践举措,以有效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面对全新变局和诸多难题,兼具学术与产业、海外与国内、技术与管理背景的战略专家赵福全教授一直在进行深度观察和思考,这本新书恰是其最新判断和观点的凝结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的问世可谓正当其时,将为新形势下共同摸索前行中的各界同仁,提供重要的方向指示、决策依据与行动参考。而这也正是我花费心力编撰《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的初衷所在——我希望这份沉甸甸的智者心声,能够传播给更多的同仁,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事实上,我坚信这是一项贡献行业、功在千秋的工作,并视之为自己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我想展卷细细品读本书的读者,一定能与编者心生共鸣。

    赵福全教授

    本书的体例与此前的《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第一卷一脉相承,是将赵福全教授以各种不同形式分享的诸多观点,进行精心梳理、核对、提炼、修订,最终汇编而成。而在第二卷中,与产业重构不断深入细化相呼应,我在继续编入很多重量级的战略宏论之外,特别注意增加了赵教授对很多具体关键问题的深入研究与系统分析,包括一些在学术论文中发表的重要结论,从而进一步形成了战略与战术的相互统一,这也可以说是本书有别于第一卷的特色之处。

    全书共编录文章46篇,分为战略、产业、企业、技术和人才五个篇章,全面论及了汽车产业的方方面面。按照本系列丛书的编录模式,每篇之下的文章排序以内容相近为原则,文章前面附有提示要点的“精彩语句”和“编者按”,文章最后则有记录出处和时间的简介,以方便读者了解每篇文章发表的背景。

    为确保本丛书的独特价值,我在精准传递赵氏思想精华和语言风格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这不仅体现在对文字、图表等的高标准修订,更体现在对内容本身的精心打磨和深度“加工”上,以求获得观点最准确、逻辑最清晰、内容最精到、表达最“原味”的呈现,真正把这套丛书打造成读者珍爱的精品。当然,编录工作总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但我自问这份用心,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读者,均可谓无愧。或许,这也可作为第二卷历经三年才姗姗迟来的一个合理“借口”吧。

    本书编者刘宗巍

    值此《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第二卷问世之际,首先致谢赵总(对我来说,这始终是比赵教授更习惯的称呼),感谢他对我的指导、激励、栽培与支持,更感谢他为本书奉献的思想、远见与智慧。

    同时,感谢我的妻子陈佳丽女士和我们双方的父母,家人始终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让我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专注于工作。

    在本书的文字编辑过程中,课题组的刘秀虹女士和林富鹏先生,协助我完成了一些细节工作,在此也向他们一并致谢。

    最后可以向大家做个预告,疫情之下的闭关给了我相对更多的时间,由此《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的第三卷有望缩短间隔,在明年出版。我会继续加紧编录工作,也希望各位读者继续不吝支持与关注。

    刘宗巍

    2020年5月22日


    《赵福全论汽车产业》系列丛书第二卷目录

    第一部分 战略篇

    01 疫情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影响预判

    02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03 汽车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04《中国制造2025》促进汽车产业转型与升级

    05 发展汽车产业支撑地方经济转型

    06 中国汽车产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思考

    07 交通的本质与未来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08 站在未来社会、城市和出行需求角度反观未来汽车

    09 跨越洲界和行业的紧密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10 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

    第二部分 产业篇

    01 汽车产业变革的特征、趋势与机遇

    02 应对产业重构需要大智慧、大平台、多能力、长时间

    03 回应董明珠“粗制滥造”论:中国汽车行业之真现状

    04 产业边界不断扩展,“狼”和“坚守者”是一家

    05 中国汽车产业两极分化将急剧加速

    06 汽车产业业态重塑的特征与转型策略

    07 你可以任性

    08 高端智库大有作为,汽车共享是产业未来

    09 论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及整零协同发展

    10 碳配额、“双积分”法规迷雾待清

    11 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方保护问题及解决对策

    12 中国汽车产业税收分配机制剖析及改革建议

    第三部分 企业篇

    01 颠覆性的改变取决于颠覆性的认识和持续的产业实践

    02 中国汽车为什么没有世界品牌?

    03 自主品牌车企迎来历史机遇

    04 本土企业要在合资股比开放前尽快做强

    05 汽车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产品创造模式对比分析

    06 中国汽车2.0时代,零部件企业如何“居危思危”?

    07 关于中小企业如何应对智能制造升级的思考

    08 中国车企需谨慎赴美

    0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 绩效考核的价值与方法

    第四部分 技术篇

    0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策略选择关键问题辨析

    02 应理性评估内燃机汽车的挑战、潜力与机遇

    03 汽车产业核心技术掌控力评价体系

    04 未来汽车技术“五化”发展趋势

    05 中国乘用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发展战略

    06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问题思考

    07 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主要瓶颈及应对策略

    08 城市智能停车模式探索

    09 实施平台战略的价值与路径

    第五部分 人才篇

    01 集大成的汽车产业为人才提供无限发展机遇

    02 未来汽车人才的需求变化与发展建议

    03 新形势下的汽车人才战略思考

    04 以敬畏心和责任心践行新使命

    05 海外汽车华人的使命与作用

    关于赵福全

    关于编者

    图片新书发布特惠价,扫码即可下单

    【下载】

     
     上一篇:赵福全对话李斌(全集:视频+文字):蔚来服务密码——对客户的体验全程负责
     下一篇:刘宗巍:赢得智能汽车竞争的关键是拿出真正符合未来需求的产品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微信二维码
  • TASRI_qrco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