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汽车产业新态势·新分工 |
2019年3月18日,赵福全院长受邀出席国际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论坛并做主旨报告,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汽车产业新态势和新分工》。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简单原来企业丰田做丰田的事,日产做日产的事。因为生态可能和原来简单的产业就不一样,这个里面就会带来新的分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汽车产业整个新的态势应该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尤其是去年28年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以后,大家更觉得曾经习惯的每年两位数甚至是一直在正增长的产业发生了什么呢?实际上是汽车产业正在迎来全新的变局,这个变局体现在从产业大环境上,产销下滑,消费升级,而且也是产业化。 产业化就不是一个企业孤立的问题,我们理解的上下游经销商、供应商,就是简单所谓的垂直产业正在变成一个网状模糊的边界,以前是产业无边界,现在是产业边界模糊了,已经搞不清楚汽车产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了,原来发电厂跟我们没关,但是现在需要有电动车,原来我们并不关注基础设施,现在充电桩是汽车产业最重要的一部分,否则发展不起来了。 第三个,产品的个性更加签名,而且也是软件定义汽车,原来一个优秀的车就是1百万工业扔到垃圾站里面去,车还在希望转,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软件定义汽车。 第四个是技术,智能互联、绿色低碳都是新生态下的核心力量。 最后一个是服务,共享出航、创新服务,不是说车卖出去就跟你没关了,创新服务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东西,这种大环境发生了变革,就是汽车产业正在重构,重构就是原来有的东西要有,但是有一个东西要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为什么步建立一个新世界呢?因为原来的产业还需要有生存的价值,原来还有很多的东西还是可以用的,我可以把城市的楼房推倒,但是所谓的道路、水基础设施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看客户、要市场,更要看以生态为导向的产业升级路在何方。 智能汽车产业化生态化就是我们原来讲的产业升级了,未来汽车进入生态之后核心的是万物互联,汽车本身要智能,同时智能的条件是通过联网,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实现了从汽车能力本身自动驾驶,车可以开也可以运营,同时汽车作为人生存的环境在里面,智能座舱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汽车的联网不是人和车本身的联网,而是车和他生存的环境,基础设施包括医院、道路、交通所有都要进行联网,所以汽车的智能使汽车真正必须要进入生态,否则也谈不上智能。 在这种情况下,万物互联给汽车进入生态真正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尤其是看汽车,原来我们讲汽车卖出去跟我无关了,汽车卖的过程中跑在路上就行了,汽车的建设者们也不考虑汽车未来会怎么样,但是未来汽车就要从4个S,所谓智能的角度来。 第一个,智能汽车本身的SV,要在智能的道路上,这个就是所谓的智能交通。同时要跟能源联网,那就是智慧的能源,未来汽车要成为所有城市连接的节点,这个节点不是固定的,而是运动的,它将会打通整个城市成为它的血脉,这个就是智慧城市,所以这就是4个S,缺一不可。未来的智慧出行真正要解决的就是现在城市运行效率低下,如何释放城市的这种生产力,我认为汽车成为交通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认为未来中国世界所有的大城市可持续发展都会成为问题。 而在这个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了,原来理解的汽车本身供应商、经销商链条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作为基础设施的拥有者政府的作用就至关重要,在产业发生革命性改变的时候,简单靠技术不行,需要的充分条件就是政府的力量,而中国强大的政府在未来万物互联,整个世界在发生重塑的时候,这个力量是不能低估的,这也是很多国家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在优势担心的原因。 汽车产业为什么进入生态?生态里面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整个价值链会拓宽,原来没有的这部分,右侧是产生了新的使用模式,原来汽车卖掉了唯一的服务就是修车。 所以在中国人理念中修车才是服务,其他的都不是服务。而未来会带来巨大的商机,能够带来价值链核心的变化就是得联网,不实现联网所有的事情免谈,联网的基础支撑就是数字化,这个就是现在无论是十九大还是两会期间,所有的专家都谈的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产品、数字化营销,为什么呢?因为实际上数据传播的是信息,它是信息的载体,知识本身是最重要的信息,信息本身能够产生的前提也是数字化,只有数字化才能产生数据,最后大家就认识到数据是核心。 有了数据之后就可以干很多事,那你为什么能拿到数据,数据是有隐私的,所以所有的数据之争就在这里。从价值链的角度,经济学大家都知道,制造业为什么现在不看好?就是制造业本身的价值总量增加很大,这个就是所谓的制造业,但是它的附加值非常高,就是所谓的不赚钱。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但是为什么原来大家在制造业上面花了这么多的功夫呢?因为制造业不重要,所谓的三产,但是未来万物互联已经没有二产、三产之说了,因此制造业已经变成了制造+服务,服务虽然绝对总量不高,但是附加值增高,当我把制造和服务分开的时候,你做你的制造,我做我的服务,但了未来万物互联的时候,我既要做东西还要关注卖出去以后消费者服务怎么样,我做机床也要知道卖出去以后它的加工工艺怎么样,这就是中国工业4.0到2025的转型方向。 那就是制造+服务,万物互联之后原来所谓的常委这部分它的整个总量也会增加,所以在价值总量制造这个部分不变,甚至有可能变小的时候,随着万物互联服务为主导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现象,服务这部分的附加值比原来会大幅度提升,这个就是为什么制造业非要向制造+服务,甚至有的我干脆就不制造,像苹果这种企业就让富士康造,我只做服务,这个就是核心,是有经济理论支撑的,而这个最大的推动力是万物互联之后,你的产品卖出去你能知道谁在用、怎么用、用到了什么程度,甚至你可以帮他用到最好,这个也是智能社会最重要的核心。 在万物互联的时候,传统企业做制造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那就是面临了产业链的重构,因为互联了、能力不同了,资源组合能力也不同的时候,尤其是对核心的技术,发动机、变速箱就不是核心技术了,万物互联以后汽车不需要拥有了,也可以使用共享了,带来了商业模式的转变,这个对于传统的OEM,我们的整车厂就出现了上挤下压的问题。 OEM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原来是开起来像宝马、坐起来像奔驰,都是跟发动机有关的,因为动力澎湃,也因为坐起来静音,就像在办公室的这种感觉。反过来,原来的技术壁垒转移了,变成了电池、电机了,同重资产对你转型升级就成为了一种负担,而供应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王主任已经讲了,我们进入新能源的时候诞生了新的供应链,原来我们怎么赶也赶不过博世,而博世不造电池,这个时候能不能抓住机会。 第三个,所有的模块化这一系列的东西也会成为包袱,进入了万物互联之后我们是跨维度的竞争,大家都知道打倒康师傅方便面不是张师傅方便面,而是外卖。现在大家说小偷已经没有工作了,因为已经没有现金支付了,那就偷手机吧,但是现在的手机大家关注的都比钱包重要,大家都眼睛盯着,什么小偷能够把手机偷走?这个就是时代的变革,这个就是跨维竞争。所以打败奔驰、宝马的一定不是丰田,而是共享,这个就是跨维竞争。 还有一个是规模化竞争,产业密集、规模密集,你怎么可能跟奔驰这种竞争呢?但是未来产业共享了你就没有用了,所以规模化也导致了规模加大,OEM的核心竞争力就不再核心了,有的人说还早着呢,你就属于叫不醒的人,所以核心价值链的作用正在迭代,现在奔驰、宝马都搞联盟了,意味着什么?以后没有宝马、奔驰了,只有奔马了。 那意味着什么呢?核心技术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就需要重新构筑核心技术,这个需要你得真正能够洞见产业发展的趋势,重新思考核心路在何方。那核心技术就不是简单的新技术了,也不是简单单个的技术,实际上它的内涵比以前更加广泛,它的定义也在不断地改变,比如说曾经的电动车核心技术是什么?是磷酸铁锂,现在是三元了,而且在不远的将来就是固态电池了,还有燃料电池。过去大家讲氢可能是终极能源,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要小心氢真的是终极能源吗?不一定。 那核心技术反过来也比以往更加重要,很多人说互联网时代核心技术不重要,那是不明白,现在是物联网了,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只要有网上的技术就可以跟别人交流,物联网是一定要有核心技术的,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免谈,核心技术是必要条件,商业技术是充分条件,核心技术要比以前更加重要,这就是我跟大佬们交流的过程当中他们虽然学富五车,但是也很纠结,很多时候为了小学生的问题在纠结,因为产业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企业需要掌握的技术总量越来越多,好像总量多了,但是相对掌控技术的百分比越来越低。 原来你掌握5个技术现在变成10个了,但是原来5个相当于50%的核心技术,现在你掌握了50%的可能也只有1%的技术。所以未来无论是安全、平台、商业、模式都跟合乎有关,而且技术还在不断迭代。以前很多投磷酸铁锂的人都面临关门的状态,现在投三元的很多人都在问我,什么时候固定燃料能够成气候呢?这个就是纠结。 我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第一,多元化进一步加剧,多元市场就是横跨资本市场百年,有牛车的婚礼也有劳斯莱斯的车队,但现在更多元化,一二线城市基本上进入了存量市场,消费非常成熟,消费成熟的时候他可能不买豪华车了,人家已经对车有感觉了,你忽悠不了他了。 第二个,所有三四线城市迎来了以换购为主,原来买自主的现在就买合资了,这个就是很多企业遇到困难的原因。 第三个,五六线城市首次购车仍为主流,原来基本上都是首次购买,现在基本上是存量市场已经买了4轮,有的都买过6轮了,再不明白我认为这个人就有问题了,那为什么欧洲市场是平静如水呢?它就是一个几代人的市场,根本不是几代车了,爷爷就买过车,就告诉你了买这个品牌就行了。 第二个大问题,我认为现在有一种误区,消费降级这是一种误导,实际上不是降级而是升级,背景是所谓的降级看到价格便宜了,但是今天1块钱买的东西和10年前买的大幅不同,我认为是高端产品低价化、高端品牌大众化、豪华品牌年轻化,感觉好像东西便宜了,实际上是质量上升了。原来我第一次出国弄回几圆珠笔都变成神仙一下,楼上楼下的送,现在给人家,人家问你没病吧? 第三个我要讲的是企业两极分化,原来20万的品牌是豪华级的入门级,现在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二三梯队的我认为他们就根本没有能力投入未来所谓的智能网联、新能源他们没有,有的人上来就做新能源,那个是叫新势力。 合资品牌的历史巅峰我认为已经结束了,这是历史阶段性的产物。同时我认为部分企业已经被边缘化了,比如说汽车评价研究院走进长安的合同,所有的说跟我几分钟我现在要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铃木已经卖更长安了,这已经事实了,20年前敢想吗? 第三个,合资企业的外方主体正在它的母国面对汽车产业的重构积蓄力量,大家都知道通用已经把发动机很多的业务都拆掉了,但是这种变革如何在中国的市场里面不受合资的制约来发展呢?这不是它的市场主战场但是他有主体权利来控制,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大品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就会制约他在未来产业重构里面发挥大作用,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一定都知道,不管中国的企业能不能成气候,新汽车时代中国市场主导,不一定是中国企业主导,因为1.0时代奔驰造其,这是有了汽车企业,2.0时代福特发明了车,进入3.0时代一定是汽车+服务,汽车+服务的时候必须是有量,没有这个量就免谈,中国是最有量的,所以我说对中国的市场不用担忧,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大家还有购买力。 所以3.0时代的时候这些企业在变革,中国又是合资他就不让你干,你想投资他就不让你投怎么办呢?他们就很纠结,所以真正强势的外资品牌我的基本判断就是在未来合资企业中将会越来越希望掌控自主权,能不能做到不知道,而且我个人认为有的企业就干脆投资了,否则就赶不上这一轮的末班车了。 我认为大部分的新势力都会面临危机,中国的存量品牌比较少,所以我认为并购重组节能是高频词而且是高概率事件,我在接受21实际采访的时候就说,真正靠资本自由的重组已经到来了,这个靴子已经落下来了,这是一个真实。 中国的恶性竞争每天基本上两款产品,你们可能觉得不现实,一年5百款,去掉周末可能都不到,所以中国的消费者就是便宜的更好,没用的东西我也要,就是这种状态,所以真正跟得上用户期待的产品和品牌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市场不成熟还是恶性竞争,因为没人开过几轮车,根本对车没感觉,所以只要有亮点就能吸引消费者,这个就是后发企业巨大的机会,再过10年,中国的234线城市都成熟的时候,新企业就更有机会了,你得合适的事发生在合适的窗口,还得发生在合适的人身上。 中国现在是多技术路线同时探索+结构升级+市场环档,让很多车企不堪重负,小企业是没有未来的。传统车七窝认为互联网难度要比互联网企业实体化难度小得多,所以对于造车企业车的理解还是传统企业,因为它的理念,所谓的新势力造车,传统车企容易学到,但这种东西可不是理念的问题,是真金白银的漏了,但最终谁会胜出呢?就是看你真正的行动速度和决心。 另外一个产业边界模糊为供应链做强带来了机会,这个有电池的企业也有电机的企业,几年时间就崛起了,因为社会在变革,产业在重构,重构是要推倒再来的。软件会成为未来的制高点,另外我个人认为新造车势力如果简单复制传统造车企业的方式是没有未来的,因为你永远都都跟不上,这个就是为什么大家也认为新能源对中国车企有机会的原因就在这儿,因为大家都彼此彼此、半斤八两,所以我认为新造车势力如果没有特色发展,未来谁是王者?你们肯定认为现在是奔驰、宝马,但是不一定,关键就是看这个风雨重构有多快。 我认为这个王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内要做很多的纠结,难以落地,还必须得做的事是什么呢?要满足目前市场很多矛盾的需求,电动车卖不了多少辆还得卖,要不然就没有未来,但是传统车还得卖还得开发,难了。同时还得做多元化的探索,出行模式我得探索,你不做行吗?不做这个未来好像在那儿。另外还得大笔投入,传统的要生存,新的东西是未来,你要是做好了,你肯定说大众这种企业有希望,错了,比如说电动车晚来5年砸的钱都泡汤了,曾经的磷酸铁锂都变成了三元,怎么办呢磷酸铁锂没有用了。 我认为助力实现个人出行,而不是简单把车造好才是真正的王道,能够定义新生活的、新汽车的我认为才是真正的王者,但是恕我直言,我没有看出来任何一家企业做到这个份上,这个就是1百万美金咨询项目的结论,同志了吗同志们? 第三个我的认为,汽车产业演进的方向是从通信向联网在做,最后是在线,我认为最高境界不是在线,而是数据交付赋能,现在我们在联网阶段还没有做到在线,而在线也不够,如果在线不能方向数据、数据打不通也没有戏,现在是数据必须要打通,我分析得比你还好,这个就是问题。 第二个,我认为未来汽车的能力绝对是硬件向软件最后向服务发展,这个就是计算机领域从有奔腾就好,奔腾5、奔腾6就是硬件,最终有了硬件和软件,电脑也没有戏了,因为他有服务,这个就是智能手机取代PC的原因,赵老师还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想这些问题的。 另外我认为个性化定制服务就是所有的服务方向,所谓的千人千面,定制化服务有两个,一个是定制化产品,还有定制化的体验根本就没有分清,没有产品谈不上体验,只有产品没有体验根本谈不上这两个的组合,而产品和体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主体提供方,产品是智能制造体系,改变制造业的物联网,而体验是基于超级物联网的生态数据共享实时使用,这完全是两回事,所以这两个都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制造业的第一生产力,这是未来社会服务的第一生产力。 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只做一维的企业你真以为你能够活多远吗?你要说我和另外一个一维的企业,你就错了,竞争不是一维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和传统企业的产品跟新造车势力的产品,包括传统造车势力的产品之间竞争,所以就有了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只做一维你未来一定是光明的,但是能不能等到光明到来的那一天,生存就是最重要的,烧不起钱没戏。 而传统车企的机会在哪里呢?我有一维活过去,但如果你不做一维就没有未来,他既要做好发动机还要做好电动车,每一个都需要资源,纠结。不做现在95%的销量来自于这儿,不做未来我讲发动机都没有人听了,实际事实上这就是一个未来的企业老总最难的地方。我认为未来的车是什么样的呢?我认为未来的车是新伙伴、新物种。 这个里面就会带来三个新关系,人车路的关系会重新定义,人是驾驭那个车的男女、女人,但未来你是坐车的客户,所以未来车是服务你的,它是主人,搞懂了吗?尤其是汽车共享的时候,那就是萍水相逢,今天晚上坐一把,晚上到酒吧里认识一个人,他替你买买单而已。 另外我认为未来智能网联以后,它一定是个性化、功能化的,而且是从生态的角度来思考的,再也没有车卖向全世界了,就会有北京的车、上海的车还有铁岭的车,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就是本土化的机会,为什么?因为车要和生态打通,没有那个地方的生态谈什么?所以这是很重要的,这个东西对于国际巨头的发展会成为巨大的障碍。 另外一个就是所谓的人车路,路大家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因为有了路就有车,可以把山里的商户运出去,未来进入生态之路的基础设施就不是那个路了,而是智能的路,同时那个智能的路需要物联网、互联网、云,包括这个路要跟所有的基础设施四通八达这个就是赵老师讲的4S智慧城市,因为未来的路就是智慧环境,简单理解就是四个轮子跑的那条道。 这个就是新的生态,拥有的人不一定了,共享以后更不一样了,运营也不一样了、维护不一样、消费不一样,如果不开这辆车你在车里就要消费了,有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消费,最后重新要有新认识、新模式、新玩家,就会诞生新王者。 那为什么纠结呢?传统的企业就是一点点老化,新的企业就是往上走的,八九点钟的太阳,虽然另外一个是新势力,那怎么办呢?现在可能在这里,这个时间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交叉,这个就是水平了,如果你要给钱的话做咨询我就给你做数据,没有钱我就给你讲点道理。所以这个就是事实,就是所谓的明道,要对未来有洞见,你有了洞见之后因为时间表不知道,大投入也不行、小投入也不行,更需要投入市场。 比亚迪了不起的就是所有人都不认同电动车,但它就是拼命做,现在成为了电动之王,尽管你心里不服,但是消费者就是认同。现在尤其是国企的董事长是以眼前的利益来考核的,那就是指挥棒,不要说他们鼠目寸光,还要看谁来管钱。 未来怎么分工呢?第一,我认为生态化发展决定了必须要用全新的模式,所以分工必须要清晰,大家要融合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来的产业发展是1+1+1的商业模式,就是要造好车,这是必要的条件,同时一定要用智能化就是IT所谓的科技公司,你怎么传统车企发展,你在这里也是行百里者伴九十而已,你到这里了就不是IT公司,那我就是百分之百成为谷歌,你就不是丰田了。谷歌要造车,再折腾也就在这里,懂?实际上两个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理念投入人才模式的,你非要捏到一起去,猫和老鼠相加等等什么?怪物。所以不可能,这个就是产业分工。 现在是这边往那边拓展,那边往这边拓展,但是有了这两个还不够,基础设施谁拥有?路、标准,现在自动驾驶要上路的话如果没有驾照,我问你给谁?偷偷摸摸上那是违法的,所以有一系列的问题,政府的关系,这三者就是应对未来产业变革重构的时候1+1+1的模型,而且如果不造豪车了没有了必要条件,只造豪车就变成了有身体没有灵魂哪一个都不行,所以我认为以大的生态来建立这种模式的不行,这种例子比比皆是,自己的车造不好,那边玩了一大堆概念,最后发现自动驾驶上不了路。 所以这三个核心的拥有者,进入生态的时候一定是在某一块过日子,有了一个社区它才叫生态。万物互联催生了生态,我就告诉大家,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拥有,但所有的企业都要参与。 最后有一个畅想,到底进入了企业大生态,会是什么样一种产业分工呢?乐观实际上这个里面有两块,一块就是把车造好,这个就是智能制造平台公司,要把整车厂零部件打通,这个就是工业4.0的核心,但是这个不够,还要用好,这个就是出行产业的平台公司,Uber现在自己也在造车,大家也把神州野马买了,这两家想要打通,一旦打通了,就构成了大其产业平台发展,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理念。 现在出行公司要做什么呢?说互联网公司成不了气候,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要研究客户,一定要根治于互联网,因为13亿群体都在这里,同时它要跟N多个生态进行集聚,同时汽车虽然讲了这么多,它只是交通工具的一种,飞机、火车、高铁、地铁难道不是吗?所以要通过这个出行平台让消费者实现无缝连接的出行,现在是碎片化孤岛式的出行资源要打通,整个全部打通之后就构成了10年、20年也可能是5年,就构成了大汽车产业平台化的构想,认为未来一定是有一个人把它全整合,也可能诞生一个张云,那就不知道了。 所以我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因为它的KPI就是平台开放、生态丰富、用户要有一定的总量。应对未来企业应该怎么进行转变呢?首先要认识到社会在变,所以技术要变,非常复杂。要形成升维思考,因为N多个因素都一起考虑,提升降维打击能力。第二个,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在未来能够拥有控制平台所有的能力,我认为融合发展就是最重要的战略思维,资源组合可能是所有企业最重要的能力,从管理学,企业决胜论的角度,那就是战略和组织,未来要从新维度的角度思考这个能力,新维度就是战略+组织+商业模式。 当过去相对封闭竞争的时候,主体就是主体的时候组织是内部的,当开放生态的时候组织就有外部了,为了避免这个区别,所以我叫组织是讲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商业模式就是外部资源的整合,所以未来资源组合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物联网之后。 那怎么做呢?我认为要进行数字化的打造,这个是整个全方位的数字化,如果这个都做不到就面谈,另外要真正理清技术、经济、商业逻辑之间的关系,过去就是技术为王,现在不一定了,最后在产业重构再发生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做企业重构。首先是企业战略的重构,商业模式不是企业战略吗?错了。 当决定融合发展这是企业战略,商业逻辑跟谁这不是企业战略。最后是核心能力,还有思维文化这是最重要的。还有管理架构、研发体系、商业模式的重构,最终进行产业布局,你才有资格说我能成为未来的王者,并且还要有运气。 谢谢大家! |
上一篇:刘宗巍:机动车污染防治“开源”也得“节流” 下一篇:赵福全专访:回应董明珠“粗制滥造”论 赵福全谈中国汽车行业之真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