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观点集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集锦
    赵福全院长受邀出席“2018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并做主题演讲:社会变革·产业重构倒逼企业认证转型

    8月23日-24日,“2018理事会年会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举行,每年一届的理事会年会是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的年度重要项目,对提升我国汽车行业人事人才工作水平,打通成员单位间的交流渠道,促进人才管理的合理竞争与良性互动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和人才作为中国汽车的发展两个主要因素,其中人才又是决定性因素。本次论坛就国家对汽车人才最新发展要求及政策、新时代汽车人才生态体系建设、汽车企业人力资源实践、新势力产品用人理念及打造人才健康发展新环境等问题展开探讨。

    微信图片_20180825191140.png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就社会变革产业重构倒逼企业认真转型进行了分享,以下是演讲实录(有部分删减):

    今天是汽车行业的会,更是人才的会,刚刚管欣教授讲到了人才是如何培养的,学校也有很多的无奈,围绕产业变革也谈了他的思路。我个人认为人才管理、企业管理很多东西都有章可循,管理是科学,管理又是手艺,不同人用这个科学的时候就会不一样,同样的人随着时间不同也不一样。那么到底讲点什么呢?所以我的标题是《社会变革·产业重构倒逼企业认真转型》。

    企业要转型是理念的转型、人的转型,但是人是大人物转还是小人物转,还是全员转的问题?为什么提认真转型?因为现在社会方方面面都在谈转型,但是仅仅是讲,似乎没有血也没有肉。我以前在企业,是服务一个企业,一个老板,现在我是服务整个行业,有机会和更多的老板接触,不是以打工的关系去交流,而是成为他们的顾问,甚至是他们的教练,某种意义上也在成为一种导师。在对等交流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企业都觉得未来需要转变,但是不知道如何转变。很多老板讲的时候是夸夸其谈,但是做的时候又回去了,一面对员工的时候,这些人又回来了。转型要认真,这不是你想不想转的问题,而是倒逼。我今天从这个角度做了这么一个标题。我从四个方面来分享:

    一、社会变革与产业发展的大势;

    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

    三、企业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普遍性;

    四、如何实现成功的战略转型。转型涉及到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社会变革与产业发展的大势。

    讲战略首先要看我们正在历史的哪一个点上?现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华民族正站在历史非常特殊的拐点上。过去40年遍地都是机会,未来N多年我认为是有机会更有挑战。过去是抓住机会就能取胜,而未来是一个实力的社会。为什么这么讲转型,这么讲创新呢?就是因为过去和今天不一样了,中国的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的消费能力和企业能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我们污染环境,实际上40年前造的车污染环境要比现在严重得多,但是那个时候总量不大,而今天我们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我认为我们有一点要认识到,一切都和从前不同了,这既是事实,更是常态。站在这个历史拐点上,你就不要自以为是了。已经进入了民国,就不再想大清的辫子多厉害,理发师多厉害。如果说不应对改变,未来你就会在地球上消失,这就是历史的拐点。

    首先我们看中国,我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非高质量增长不行。什么叫高质量增长?我们要解决能耗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成本的问题、质量的问题,要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生态培养新功能。我们要做到低能耗、高环保、低成本、高质量,这挑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需要大智慧。如果说我们要真的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假疫苗横行了,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问题。浙江省的中小学生体检,发现65%的孩子体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物抗生素,这是非常可怕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增长呢?粗放式的高增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时代在改变。过去,我们靠的是红利释放,只要敢干就行,敢做就行,而未来40年,甚至是N多年里,只有会做才行。

    会做就不一样了,把一台车造出来不难,但是要想做出有自己的魂,做出自己的品牌内涵,难上加难,这就是要转型的动力。但是在座的每一位都做了什么?中华民族所有的企业都这么做了吗?这是你转型的认识问题。如果说你不认同未来只有会做才行,认为未来还是敢做就行,那我就没有办法了。这就是,你要认识到之后还要做什么。

    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中华民族要做的东西,我觉得我们有机会。中国最大的红利就是科技生产力。我们每年毕业800万的大学生,比以色列整个国家的人口还多,你想想看这个红利如何发挥。我认为中国的红利不是生二胎,生二胎是市场红,真正的红利是迅速增长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过去说大学毕业生不如卖茶叶蛋,是因为过去以量取胜,未来这一点一定要发生转变。第二,变是优势。整个社会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在升级,交通体系在改变,城市生活在变革,这当中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就是适合变,“变”代表了中国最大的机会。还有我们了体制优势,发挥好了就是我们国家的力量。因此中国必须要改变发展方式,我认为科技创新是核心和关键,我们必须要真正融入全球,参与全球化竞争,这是必要条件。

    再看看国际大势。我认为形势日益复杂,利益矛盾尖锐化日趋严重。因为中国的崛起抢占了太多人的市场,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国必须要融入全球,根本不是全球化如何好,而是因为全球化能够带给中华民族更大的机会。要融入全球,我们的竞争就会更加激烈,就绝对不是吉利和比亚迪的竞争,也不是吉利在中国和宝马的竞争,而是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能力、知识产权、人才的挑战。国际化的社会分工正处于剧变当中,企业之间的较量如果仅限于眼前,会很艰难。世界正处于多变、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必须选择快速地解决这种变化,调整自己适应未来的生存环境。这就是转型面对未来的普遍性。现在是中华民族要转变,世界其他国家也要转变,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要转变。

    再来看看整个产业,现在我们的产业在重构。本轮汽车产业重构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产业链从制造变成“制造+服务”,工业4.0的核心是只造不够,更要用好,这是后工业时代。大家要认识到,东西造好了,用不好没有用。而汽车只造好了,如果说用不好,这个产业链从经济学长尾理论来说,你有太多钱没有赚到。二是出行生态的重塑,共享汽车到底怎么做?私人定制到底做不做?中国媒体喜欢跟风,有几家共享汽车做得不好了,就说共享没戏,不靠谱,不会发生。实际上你就会在共享经济大行其道时被淘汰。如果你是一个装睡的人,怎么叫得醒呢?应对未来的产业重构,机会之大超乎想象,但是现在大家讲得多,做得少,有的人嘴上相信,心里不相信。演讲的时候相信,不演讲的时候就不相信,因为稿是别人写的。我相信,因为这个稿是我写的。因此对未来汽车产业大势的判断取决于你先想清楚,才可以做明白,我认为战略真的要先想明白。

    汽车是什么产品呢?一定要在技术成熟的地方研发,一定要在制造成本低的地方制造,要在购买能力非常强大,人口众多的国家里来销售。所以产业一定会转移的,而制造业转移就是这三点,技术、成本、市场。而未来汽车产业都会聚集到中国,因为中国一定会有4.0时代的设计能力,也一定会有强大的成本控制力,更有广阔的市场。合资企业让中国的老百姓挣了很多钱,才有更多钱来买吉利、奇瑞、比亚迪的汽车,这是一个鸡生蛋的问题,是说不清楚的。转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转移的是工厂、技术还是管理?如果说大家不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是不行的。你不要认为产业转移就是欧美转移到中国,中国一定会把很多生产转移到外面的,如果说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零部件还在中国制造,那根本没有竞争力。产业转移考验中国企业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力。

    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及周围的环境。

    我们要重新认识新时代、新社会、新产业、新生态、新特点。我认为发生巨变的原因是长期发展问题的积累与爆发会从量变到质变,那就是国际贸易再平衡。老问题的重新认识,还产生了新的难解的问题,那就是抗生素不起作用,耐药性产生的新炎症。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万物互联正在重新定义社会,万物互联之后,我们的世界正在被改写。我个人认为,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就是我们这个社会不确定、复杂的核心原因。具体来讲,互联让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资源可以和需求进行对接,资源和资源之间有进行全新组合,让资源最大化利用成为了可能。在未来,“连接”比“拥有”更重要。在座人力资源的老总不要认为你有多少员工就牛,未来很可能一个员工都没有的企业会改变世界。万物互联的时代,连接才可以共享,但是没有协作谈不上有竞争力。如果连接是10亿的产业,协作可以做到百亿,但是想做到千亿不结网是不可能的。因此分享仅仅是手段,协作才是关键,结网才是核心。

    面对未来,我们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因为你不知道“狼”是谁。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改变未来,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组合将成为未来创新的关键,资源组合固然重要,但是了解事物本质是要害。深度互动与深度学习使商业潜力无限,数据本身传递的是信息,是知识。一旦数字化之后,带给我们的是效率的提升,尤其是新商业模式的诞生。新商业模式没有数据是玩不转的。面对未来,完美融合成为可能,也就是“产品+服务”,“硬件+软件”,只做硬件的没戏,只做软件的也没戏,“硬件+软件”就可以做到极致。还有一点,工业时代是人像机器一样工作,而未来,机器像人一样工作。那么就会出现机器取代人的时候,人做什么?机器取代人是“危”更是“机”。

    拐点以为这什么?未来N多年一定要注意时代在改变,你一定要改变,增长方式、竞争方式、资源组合、商业模式都在改变。其核心发展特点就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局,我们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我们感觉到了新挑战,也看到了新机遇。很多人觉醒了,没有装睡,因此未来“变”是大势,而在“变”当中如何做好有效选择这就是你的水平、战略,最终你要做出很好的能力匹配,因此我认为改变是未来的生存之道。应对未来讲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转型是你在变的大势当中唯一的选择。   

    三、企业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普遍性。

    我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理解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为适应内外部经营环境的改变,而做出的经营战略以及运营管理方式的全面调整。转型核心是价值创新,如果转型叫价值创造,只有创新是在原有技术上的改良。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新,谋求价值持续增长。企业面对转型时是一个价值创新再创造的过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比企业从零开始难得多。它要否定过去,更要面对未来。因此我认为能否下决心转型取决于企业家的信心、恒心、耐心和齐心。

    我对转型的理解是,它有它的系统性、复杂性、普世性和广泛性。很多人讲转型,但是没有效果,因为深度不够。为什么转来转去又转回去了,因为它是企业发展短期革命以赢得企业美好的未来。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难就难在它不是简单的改良,不是简单的流程再造,而是整个企业为了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做的大的战略调整。所以我个人认为,成功的转型一定要抓住技术创新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大势,必须要借势,这当中最难的就是人的理念的转变。

    因为这种挑战根本不是某一个产品或者是某一个部门,所以企业内部,由内向外的转型基本上很难,这是为什么富不过三代,企业也如此。百年老店在企业发展当中是经历了N多的革命,甚至是经历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最后生存下来。为什么要转型,就是因为你原来拥有的能力和组织,和未来发展不匹配。我们知道管理是屁股决定脑袋,而转型要求的是脑袋先变,得脑袋决定屁股。如果说不设汽车学科,所有汽车人一定会跳起来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个系的教授了。如果说未来个人不买汽车了,都已经共享了,奔驰宝马一定要跳起来,那我的品牌还有价值吗?这就是固有势力。如果说董事长任期只有5年,我肯定不想第6年的事。

    转型的根本是技术创新,因为只有抓住了技术创新才能提高转型成功率。第二,转型一定要解决系统价值提升的问题,因为没有整个系统价值完善,转型就没有载体。而这个系统价值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研发、采购,是整个企业的命脉。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人要从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否则的话就会因人而异了。来个高手你就认为是个人才,用好了是人才,用不好可能会祸国殃民的。一个企业有完整的组织架构,有了较强组织文化时,才可以让能干的人不瞎干,不能干的人能干,这就是转型的知识系统。最后,要挖掘资本的作用。

    四、如何实现成功的战略转型。

    未来转型,战略是重中之重。这不是我做战略了,才和大家这么讲。以前我是做技术的,不是做战略的,李书福才是做战略的。我个人认为,现在战略变成重中之重,到底转还是不转,到底怎么转,真转还是假转?往哪里转?快转还是等等看?转型还是转行?有的人一转型就跟我说,我们干脆造电脑、做手机、搞房地产去吧,这不是转型是转行。所以大胆超前的思维和渐进式思维产生了矛盾。对于现在的世界,战略的能力是一个企业最大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最大的能力,更是作为个人最大的能力,一旦方向选错,资源投入越多,损失就会越大。如果说这样的话,不选择是等死,错误的选择是找死,唯一不死的就是用智慧武装自己。

    我们说勇敢有三种,一个是真勇敢,一个是无知,一无耻。你想成为哪一个勇敢呢?我们要用知识武装自己,良知武装,才可以避免无知和无耻,成为有智慧的勇敢者,这考验我们的大智慧,大战略。而要想制定正确的战略就要求老板们必须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准。伟大的老板有几个特别之处,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想别人想不到事,做别人不做的事,做别人不敢做的事,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用别人不会用的人,做别人不敢用的人,算别人算不清的账。所以很多人其实不是老板。我认为正确的老板要有“三识”:知识、见识、胆识,要看万卷书,行万里路,该出手时就出手。改革开放初期,战略依靠胆识,改革开放中期依靠见识和胆识。未来的战略制定“三识”要有效组合,也就是说知识加胆识加知识。

    我认为对于未来的战略制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资源的组合力、准确的判断力。未来如果不抓住技术创新的细节,你就很难,而这种创新又恰恰掌握在基层手里。还有一点,大家都知道消费者定义,消费者知道吗?乔布斯没有推崇苹果之前,我们都是消费者,你想过苹果手机是那样的吗?未来我个人认为,对战略有效的把握是未来取胜的核心,未来取胜一定是“知识+见识+胆识”,缺一不可。

    在做战略转型时,企业要“三问”。做战略转型一定是现有企业要再攀高峰,那么就要问自己:我过去成功靠什么?未来成功靠什么?哪些成功要素能够帮助持续成功,哪些会成为障碍?而摆脱路径依赖是最难的。转型要想成功,就要敢于否定自己,要引入新思想、制定新战略、搭建新体系、培育新文化,要总结、批判、借鉴、变革,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在转型过程当中,我认为一定要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这是我们的管理模型。跨越式思维,渐进式行动,这两者之间如果无法有效处理好你就很难处理好。因为转型是革命,必须要跨越式思维。行动,我们说千里始于足下,一定要一步一步来。这两者有效组合,就会形成中间绿色的曲线。就是我现在给很多大企业家们交流讲的核心思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条曲线加上数字,加上具体的产品,那就是很好的战略报告了。

    转型最核心的是什么?我们看到产品服务转型是容易感知的,企业机构调整了,HR变得更好了,研发也有投入,有了更多网点了。但是实际上转型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也无法量化的就是人的理念转变,而这个理念要想转变,要通过组织和文化的改变与重塑。我认为转型和管理不一样,管理是屁股决定脑袋,转型是脑袋决定屁股。当脑袋决定屁股时,不换理念就一定要换人。很多企业转型无法成功就是心转不过来,转到一半转回去了,因为追求福利当皇帝是人性。

    转型如何成功?我们来谈谈创新。创新不是简单抓一个技术,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也不是工程师创新,也不是董事长的点子。他要把内部和外部、高层和基层、产品和体验、技术与模式彻底打通。改革开放先解决了老百姓致富的问题,有了钱买了,我们自主品牌才能蓬勃发展。曾经的转型只要抓住一个产品就成功了,未来的转型就玩不转了,所以一定是企业全方位的改变,因为这是由社会特点决定的,万物相联。

    最后,我认为要想转型成功,一定要敢于大胆尝试经营的方法和管理模式。过去我们只要有了技术和产品就可以了,未来是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充分条件。转型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技术创新,但是只有这个不够,我们要从资源整合上下功夫,我们要挑战企业曾经习惯的方式、架构,不要在那个延长线上做,而是要重新定义员工和岗位的关系、雇佣和使用的关系,更要定义员工和伙伴的关系,不要一提伙伴就是供应商,就是经销商,可能一个人能够带一个软件到你这里来,他就是伙伴。未来的较量一定是敢于创新,而不简单是技术创新,要真正学会万物互联的世界,让全球资源为你所用。而汽车行业是最难的,我是一个企业家出身的教授,我们就太习惯认为都是我的领域,好像我不管它就调动不了。但是现在突然觉得,我原来管几千人,现在合在一起也没有多少人了,但是还要和方方面面交流,这就是资源整合,也就是说利用社会资源。

    最后总结一下:

    1、社会变革与产业重构倒逼企业转型,要真转型。

    2、转型具有普遍性。个人需要转型,企业需要转型,国家也需要转型。

    3、转型具有紧迫性。时间窗口也是机遇窗口,要快,要有阶段性成果。

    4、企业转型是个系统工程,具有其复杂性,最主要的是老板,一把手要有大智慧,得算别人算不清的账,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最难,这需要境界,需要决心,还要有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也挑战企业经营的全要素。

    5、技术创新是转型的基础,没有这个1,其他的都是笑话,而这个技术是你有别人没有,别人有,你做得更好的技术。

    6、跨越式(前瞻)思维+战略布局+渐进式行动的有效组合,这是转型成功的关键。

    7、人是转型的决定性因素,转型是人转出来的,是人干出来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才是关键,而不同时期,人才有新定义,人才是有用的人。你要成为企业转型新时代有用的人,你才能成为企业转型的主力军,才能成为整个国家转型大势下的最大的受益者。

     

     

    【下载】

     
     上一篇:刘宗巍副教授受邀出席《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年度报告(2018)》发布会并做主题演讲
     下一篇:赵福全院长主持“2018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圆桌互动:打造人才健康发展新环境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微信二维码
  • TASRI_qrco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