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观点集锦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集锦
    赵福全:历史会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创新安亭指数的指导意义


    本文原载于汽车评价 2017-12-20

     

    创新是汽车行业的灵魂,应该说中国汽车行业、汽车企业家不缺创新的激情,更多的创新能够带来企业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汽车也不缺诞生一个新技术,也不缺一个新企业的诞生,现在有太多企业想进入汽车行业。但汽车产业需要一个引领和方向,安亭指数的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创新需要引领,也需要量化指标,创新是全方位的有管理的有技术的,也有文化的,更有制度的,也有机制的,但是如何能够量化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认为是具有理论挑战,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基于此,汽车评价研究院组织了行业的力量,我也有幸和付理事长多次的参加了讨论,我认为它(安亭指数)的指导意义之深远历史会告诉我们。

    安亭是嘉定的重镇,也是汽车重镇,但今天用安亭指数来发布,我认为对安亭来说也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使命,历史也会记住安亭参与了这件事情,从这个意义来说汽车评价研究院和安亭合手集行业之力打造中国汽车企业创新指数,这些指标,里面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实际是在中国市场上的全球各国企业都参与了评价。

    我的演讲主题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主要短板和应对之道,一方面基于汽车跳出汽车来谈汽车战略意义和内涵。尽管大家都知道创新很重要,创新是灵魂,但我觉得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只有了解初心是什么你才能更好的创新。实际太多的人谈创新但是没有把创新落地,是因为他忘记了初心。另一方面,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表现和主要差距,这是世界组织对127个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第三就是跟大家分享一下从汽车角度来看,中国科技企业创新的短板到底在哪儿,它的应对之道如何。

    首先创新是汽车产业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但是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新常态稳增长尤其在十九大提到全面奔小康,2035年进入中等收入的发达国家的时候,我认为创新对中国意味更加深远,十九大提出要解决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要实现13亿中国人都奔小康,实际这是前无古人的,我认为后也很难有来者,对于这种情况下的中国,要想实现13亿人人均收入做到2万、3万的时候,挑战之大可想而知。

    唯一的途径是什么?就是创新,因为没有创新我们没有办法解决现在整个中国面临的成本上升、节能减排的压力、资源短缺,资源更有能源资源也有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短缺,更有老龄化的负担,还有国际政治经济压力。中国不创新、不寻求一个特殊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我认为不可能实现13亿人的奔小康。

    创新内涵是什么?首先是创造一个新事物,并不一定是从无到有,不一定是创造,创新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创新是全方位的,既有技术也有管理,更有文化也有制度,也有理论创新,实际没有理论的创新就很难支撑我们其他的创新。但是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创新最核心的就是科技创新,也就是说邓小平讲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有的理论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如果不能够最终实现科技增值,那么创新是没有意义的。

    只有通过创新,能够让科技价值的转换效率增加,才能成为一种标准,如果不能够让科技价值体现,所有的创新都是忘记了初心,创新能力就是科技成果的转换能力,其他领域里创新可以有很多结果,但最终都要有助于科技成果的提升。技术转化有它的基本规律,技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通过集成实现某种功能、某种性能被消费者接受,实现价值的增值,才叫技术创新,这个意义上讲,技术成果的转换最为重要,而技术成果的转换是要靠价值链,它是有一个生态链,在这个过程当中缺一都会断裂,因为断裂就实现不了价值转换。

    创新和创造最大的本质区别是创新可以是创造,但是创造并不一定都会成为创新,只有实现了价值的创造才能成为创新,我们可以发明一个八连杆的发动机,可以申请专利,那是创造是发明,但没有办法量产的时候就不叫创新。

    作为汽车产业来说,产业链条之长,技术人才之密集,资金之密集,对于一个产业链条长的产业,从创新链的角度来讲,每一个链断掉都会出问题,既有作品也有概念更有样品也有产品,最终还要卖给消费者,这个过程当中每一部分都有大量的技术的投入,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最终如果不能转换为价值的实现,就不能算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有原始创新也有学者理论创新,这个过程之复杂超乎想象,这就是汽车产业为什么有大的突破难,所以我认为拥有技术并不一定代表着能够实现价值,如果不能实现价值,这个技术就不能算创新,有技术不能代表必然的转换,所以必须要打通产业链。

    2017年发布的最新的《全球创新指数》, 127个国家中我国排第22位,也是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行列的,比2016年提升了3位,但是中国领先的领域是市场规模大,所以有总量,专利多也是因为科研机构多,我们的公司培训做的好,这也很多的来自于外籍企业,专利的申请量居首位,中国是环境不好,高等教育不到位,生态可持续性以及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市场成熟度不到位,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所以中国的创新能力与中国现在在世界的影响力以及经济总量不相配,我们是第二大经济体。

    具体研究一下中国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呢,体现在能力不强、机制不完善,而且尤其是创新成果转化不充分,具体体现在企业上研发投入不足能力不强,很多企业重生产轻研发,日本人是花一块钱买技术,十块钱转化吸收,而中国花十块钱买技术,一块钱吸收转化,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反映了我们的问题。政府支持不到位尤其对知识产权保护不足,所以大家不愿意真正的在知识产权上下功夫。容错机制不完善,放权程度低,同时创新资源管理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职能有越位和缺位问题,更有政府部门缺乏协调管理。

    中国的创新成果转换非常的不充分,2016年中国科技贡献率对GDP是56.7%,先进国家是70%,中国核心零部件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而中国在关键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上进口度达到80%,尤其芯片百分之百依靠进口。中国在研发能力、保障机制等多方面非常薄弱,同时也导致了我们创新转化不充分,未来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实际我们的创新很难有质的突破。

    大家知道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涉及市场机制,也涉及教育和政策,更涉及法治环境,最核心的我认为中国是缺乏创新的文化,不是不完善,是没有。

    我们的观念陈旧,根本就没有创新的理念,喊的多,工具化的创新观决定不可能有很多原始创新,原始创新就是0到1的创新,我们都不做1到10的创新,我们是做10到100的创新。另外急于求成的投机心理,导致不可能出现大的突破。僵化的考核机制导致国企必须在意短期效益,如果花了很多钱,但最后没有创造结果的话,就属于创新失败,要问责。所以我们没有创新的沃土。大家看到马云的成功,却不知道有多少个马云都已经牺牲掉了,如果能知道马云一定能成功很多人就不会离开他了。创新是要耐的住寂寞,但这个过程当中要能保证投入能有产出。

    另外创新的短板和应对在于要打通创新链,创新链最终是实现商品卖给消费者。有的时候不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但我们的链条是断的,有的企业要么什么都不做,要么什么都做,但没有想到最缺的就是中间的工程转化。中国汽车产业7万亿产业规模有上千家企业在打拼,但是工程公司少的可怜,不是我们的专家不想自己创业,是因为看不到市场机会。如果没有工程公司,我们的原创永远都没有办法被别人所集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专业化程度高种类齐全的工程公司在汽车上都如此,在别的领域就更缺了。

    日本、美国、欧洲有很多规模在几个到几百个人的工程公司,有的做零部件,有的做造型,有的做实验。而我们是把教授的设备当成了工程公司,他们根本不懂工程,所以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而如果嘉定有两千家这种工程公司,我们何愁中国汽车企业不强呢?

    我曾经提出自主研发经济学,整个纵向的柱子就是开发一款车的工作量,也是一个产品转化的总量,底下是最容易的工作,上面是最难的,这个量不变,我们有多少企业这么分析过,哪些应该自己做,哪些应该外包?这就是所谓的创新的经济学,这是一个理念。韩国业有很多所谓最简单的A面都是包给很多的外边的企业去做,只要交差就行了,所以我认为我们既有社会问题也有企业家的思维问题。

    创新链的短板我认为要有效保护、合理开放、包容失败,只有有效保护才能解决创新原动力的问题,那么创新要持续投入,那就要问大家了,核心还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如果创新者不能保证生存,何谈他能做持续投入,所以我们现在中国一旦创新了之后,就生活难以保证,所以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回顾当年都是回顾辛酸,我的生存有多么难,这种是不会有创新的也不会有真正改变中国的创新,同时还一定要有一个丰厚的回报,他要知道我苦十年将来我能够当状元,这点真的很重要,怕的是苦了十年的教授做出来一个东西被一个小企业家稀里糊涂就搞定,因为政府我也能搞定,我还有钱打官司,你就死定了。

    知识产权的保护,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长期的投入就不可能有长期的产出,但是短期的利益在哪?我认为就是要合理的开放,要解决活力的问题,如果说有动力那还是要有活力,就是新形势下需要新思维,一定要知道创新最终一定要诞生价值,但是没有原始创新你就不可能有最终价值的产生,就要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更有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两个要系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活力,任何一个环节链断了就会出问题,因为生态一旦出了问题不要以为老鼠没了你会日子好,在原始森林里面老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生物群体,他能让其他的生物群体健康的发展。

    一定要严抓产品准入和事后监管,放开准入,很多人想利用已有的产能来解决我自己少投入轻资产快速进入市场的作用,我并不认为代工是一个坏事情,但是如果就是因为产业政策造成非代工不可那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这种自主已经束缚了我们创新的能力,一方面担心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又拼命的在人为的制造一些产能的增加。

    最后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包容失败,解决压力的问题,中国因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永远都是好孩子,我也当过好孩子,真的挺累的,那种就是什么,中国看到了特斯拉的成功,也看到了马云的成功,但没有看到多少个一战成名万骨枯。所以一定要容忍创新失败,要认识到创新失败可能比创新成功都正常。这种创新的失败不是简简单单的投资者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因为邻居都希望你很优秀你永远成功,这是最大的问题,乔布斯就是在车库里面干出来的苹果,我们会这样做吗?所以我们全民的文化创新的氛围,特斯拉纵然有很多问题,但消费者还会面对,是有一种宽裕的文化,尤其媒体不会放大产品的失败,我们真的要认识到这一点,如果没有这种,难道美国人不爱护生命吗?但特斯拉有一个产品出现问题也是由于消费者放大了功能造成的。

    我认为要想打造创新,那么就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但就是大家的事,是一个国家的事,是一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事,所以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型国家,那么我们就要提升我们创新能力,一定要知道这是我们绝对的重中之重,要整合所有的资源,要协同创新,协同管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营销的创新,更要推进技术链、产业链、供应链多链协同,对于复杂的汽车产业来说,我认为能够建立这种量化的直白体系,把N多个参数形成级别,能够有效的梳理出来,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对于创新短板产业链长的产业,我认为它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性指导意义。

    中国要想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要想解决民族的企业的产业的灵魂的问题,我认为打造新时代健康的创新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要尊重创新的勇气,保护创新的回报,加强创新的融合,放开创新的限制,激励创新的探索,更要容忍创新的失败。

     

    【下载】

     
     上一篇:赵福全:汽车产业变革需构建新人才观
     下一篇:赵福全:灿烂人生从今天的思考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之我见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TASRI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08004127号
  • TASRI微信二维码
  • TASRI_qrcod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