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与邢如飞:老领导新少帅直面未来 |
本文来源:凤凰汽车 2014-04-22 2014年4月20日,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开幕,凤凰汽车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对本届北京车展进行全程报道。凤凰汽车与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共同推出行业策划《赵福全研究院》,希望通过“院长对话院长”来全力剖析自主品牌,直面自主品牌的生存现状。以下为赵福全对话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邢如飞的访谈实录。 赵福全:凤凰汽车的各位网友,下面我们开始《赵福全研究院》特别专访节目的第三部分,我们今天很荣幸地请到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邢如飞博士,邢如飞博士现在是华晨研究院整个技术的领军人,首先对邢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邢如飞:凤凰汽车的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荣幸赵总邀请我参加这次访谈,正好赵总也是我们的老领导,很长时间没见面了,很难得的机会与赵总相聚在凤凰汽车。 赵福全:车展一年一度,大家所理解的车展是产品展,我认为更是技术展、实力展。企业卖的是产品,而产品的核心是技术,国内外企业都如此。不得不承认国内的技术领军人承担着沉重的压力,你是华晨研发的领军人,我想听听这次华晨集团都带来了哪些产品参展?有哪些核心技术?支撑强大技术背后的又是什么?华晨展台中的哪一块一定要看一看?请你和大家分享一下。 邢如飞:华晨这次参展的有两大品牌,一共有12款车。就像赵总说的,产品样子大家都差不多、尺寸也差不多,最关键的是华晨的新车型里面包含了什么技术,特别是这两年华晨做了什么,在技术上面发生了哪些变化。谈到自主品牌,实际上赵总体会最深了,做得累、价格卖不上去,价格卖不上去的背后原因是什么——车没有别人做得好。所以华晨从2012年到现在的两年时间以及未来5年都是要做性能、质量和技术的提升。 这次带来的乘用车产品是我们V5和H530的改版,改版不是简单地把配置调一调、外形调一调,我们做了很多细节的东西,比如新的1.5T增压发动机使油耗有10%的下降,随着动力性的增加,底盘操控也相应地适当优化。另外,在与人相关的舒适性方面,有空调性能的调整和人机界面的改善等。前几年自主品牌两三年就得换一个脸,要不然顾客就不关注我们,靠新鲜感来吸引消费者。华晨这几年做的是希望顾客开我们车的时候爱不释手,想换车的时候还依恋这个车,这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 在商用车方面有两大主题,一个还是“性能、质量、技术”,把产品做好。今年是格瑞斯改款很关键的一年,除了在外观、内饰方面发生变化外,整体性能包括动力总成、NVH、操控性等也都进行了全面地升级,通过升级来留住顾客。另一个是把全新一代的海狮产品做出来给大家展示,这个新不仅仅是外观新,更是整个平台的一个巨大飞跃,整体性能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提升。 赵福全:也就是说,你们这次带来的产品不是简简单单地做了一个新皮,更是有内涵的,这种内涵变化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实实在在、沉甸甸的技术,当然也有成本的增加。但随着现在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安全的重视,他们是愿意为技术的成本买单的。消费者更成熟了,对车有了更高的期待,简简单单地做一套内饰、调一些颜色的简单变化,在今天的这种市场环境中已经没有竞争力了,华晨早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也扎扎实实在做。讲起华晨,我觉得邢院长也很了不起,1972年出生的技术研发领军人,可以说是中国自主品牌研发团队中的少帅,少是年轻,帅是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这几年,中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轿车产品线进行了大幅度升级,SUV陆陆续续推向市场。在这个过程中,你作为领军人,年纪轻轻就带领着这么大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令人钦佩。请谈一下你在这方面的感受。 邢如飞:最大的感受就是艰辛、不好做、很难。 赵福全:但是当这些成绩被人认可的时候,也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邢如飞:说实话现在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暂时还看不到成绩,我们生产的车很少能像大众的车那样一个月能卖1万台,我们很难,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当然在团队内部需要鼓励大家,我们的车跟合资品牌一样,可以在路上飞奔,可以再设计得漂亮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讲是一种激励。 赵福全:我认为你这种危机意识是正确的,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起步比较低、能力比较差,做得很辛苦、很不容易,需要得到更多的认可。利用今天这个平台、这个机会,郝瀚谈谈,让消费者多理解我们,让他们知道,自主品牌也是有技术内涵的。我们的整体性能虽不如合资,价格也没有卖上去,但如果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设定产品竞争力指数的话,我们的产品可能要排在最前面。产品要有竞争力,实际上不是简简单单地引进几个优秀的工程师,而要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往前做,从这个角度也请谈谈看法。 邢如飞:自主品牌必须承认自己是年轻的,艰辛也是由所处的时间段决定的,就像一个初中生或高中生,中考或高考,肯定很累,可能比我们上班还要辛苦。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十七八岁孩子的知识就比我们肤浅,自主品牌从发展的速度上来看并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包括德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我也经常跟内部团队讲,没有必要去自卑,因为回头看看十年前的奔驰、宝马也就那样,而且对比我们的JD-POWER数据,可能比那个时候的他们还要好 在每年J. D. Power数据的对比上,的的确确我们在接近合资品牌的数值,而且基本上是直线、没有波动,证明我们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两条直线肯定会相交,也许某一天这条线的高低会反过来也说不定。我们今天确实交了学费,把价格做低,售后维修成本也相对较低,但是能让顾客看到我们努力也是非常值得的,有一天我们一定会追赶上。此外,我们的努力最终通过技术反映到顾客的汽车消费生活上,消费者也能切身体会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作为产品开发人员一个最根本的梦想,我觉得这是可以实现的。 赵福全:我们用十年的时间从根本没造过车、到现在至少能造别人十年前水平的车,而人家已经积累了一百年的造车经验,这本身就是一种飞速的进步。接下来我们讲讲技术,在很多年轻的部下里面,我一直很欣赏邢如飞,做底盘出身,对于技术有狂热的兴趣,但是现在作为一个领军人,你肯定明白仅仅技术好并不一定就能卖得出去,还要性价比高。实际上我们自主品牌难就难在既得便宜还要好,哪方面不好消费者都不接受,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对等的方程式,也是研发领军人必须面对的挑战。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你是如何平衡好这些的? 邢如飞:我认为紧紧地把握住我们目标客户的需求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觉得丰田、现代都是很好的榜样,能够紧紧地把握住顾客需要什么。我们曾经也做过技术和市场方面的大量讨论,比如说底盘做得很硬客户反而觉得好,如沈阳下了大雪之后底盘偏硬反而会更好。因此,作为技术带头人还要预判市场。比如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将来的车到底会是什么样,怎样把现在的系统与之完美结合起来?这两方面的事都要做好。当然由于我们是做技术的,最重要的还是把市场需求转化到技术上来加以实现,并最终应用到车上,进而把车卖好。 赵福全:我认为作为一个追求技术的狂热分子,肯定要追求开起来很过瘾的车,但这个群体毕竟是小众的,我们的产品要贴近市场,符合大众需求。所以要怎么样平衡确实很难。反过来看这也有一个内部如何协同沟通的问题,比如竞争对手有了这个技术,你如何来说服战略市场部门,这个技术可能并不见得是那个产品的主要卖点呢? 邢如飞:就像我们做技术仿真,会组织客户,跟客户面对面地讨论看是否需要。或者个别客户之间讨论是否需要、好还是不好,尽量做到把样本数量扩大,了解客户要什么,是否喜欢。说实话,的确很难从技术人员的角度去跟市场。 赵福全:就是说不能简简单单某一个声音决定了这个事情,需要大家坐下来用数据说话,分析这个群体的数据是不是正确。 邢如飞:对。 赵福全:另外一个热点话题,现在汽车处在非常有意思的年代,各个方面都在变革,新能源,还有智能化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也面临材料、工艺等各方面的各种革新。你作为技术领军人,请谈谈在这些技术领域,未来十年哪些方面应该是我们自主品牌的侧重点?另外华晨想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邢如飞:华晨未来十年可能侧重的技术关键点,第一就是动力总成,第二是驾驶技术,实际上集中在电与网络结合,高性能和车的结合。华晨作为一个不是很大规模的汽车公司要把握好未来方向,量力而行,肯定是要向上,但是向上的脚步需要我们技术带头人把握,不能过大。 赵福全:爬坡能力跟不上? 邢如飞:这个时候可能会因为上不去而退回来,但是脚步太小也不行,我们能掌握的就是要选择好一个上升的角度。首先要综合考虑现有财力,因为方向是对的话,其余就是看有多大财力来支持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来支撑它,第三要创造很好的环境,跟我们的平台结合起来。这三方面对于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 赵福全:动力总成技术一方面是在传统发动机上,另一方面当然也包括新能源。那么面对2020年5升油耗的限值要求,华晨计划如何达标呢? 邢如飞:非常挑战,华晨也有商用车,而且我们的商用车都是大车,面临着提升发动机效率的挑战,还要把车的重量尽量做轻。变速箱因为我们自己的产量有限,肯定会与别人合作,但是肯定会逐渐把档位的数量增加上去,现在做到6速,马上准备上7速。另外一个回避不了的就是新能源技术,必须得引进新能源技术。纯电动技术到2020年普及起来很困难,但是这个量肯定也是存在的。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虽然总体上国内做起来还很难,但也有个别品牌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想在未来3年多的时间里面有所突破。我们这边还有一块就是柴油机,柴油机是把油耗降下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觉得通过技术研发还是能解决的。所以总的来看先进的汽油发动机、高效柴油机、先进的系统匹配,再加上混动技术就是未来我们华晨发展的方向。 赵福全:未来比如说柴油机如果装配商用车或者大点的SUV,包括B级、甚至C级轿车也有一定的比例的话,除去区域法规的限制,你觉得它在成本上和混合动力比,哪种技术会更有优势呢? 邢如飞:国内柴油品质问题如果能够得到解决,我觉得柴油机肯定更有优势,一是成本肯定有优势,另外就是从技术成熟度来看,柴油机不存在其他额外问题,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赵福全:主要是环保能不能导入,但是环保导入成本就会跟上来,这是很大的问题。另外我想听你谈谈,轻量化在你的开发过程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华晨具体有什么行动? 邢如飞:刚才赵总说得很对,我们内部这一块要按1/3、1/3、1/3的路线走,靠动力输出、传动和减重三个方向发展。这里面重点是减重,减重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做得还不够。在2016年底、2017年左右会有相应的产品平台,每一个平台都要有很严格的目标,换代的车重量要下降10%到15%。另外,要把车的研发时间拉长,不像以前从开始造型到造出车可能只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现在需要拉长到3年的时间。 赵福全:在设计上下工夫。 邢如飞:重点考虑通用化的技术,要比较不同的材料,要有不同的搭建方式,所以很多细节都要考虑,要通过技术把每个藏在细节里的内涵挖掘出来。 赵福全:事实上不仅国内如此,国外企业也有一种很强的感受,认为5升油耗挑战很大。很多人很容易就想到发动机、变速箱,还有就是换新能源,实际上对轻量化的认知度还应该加强。发动机、变速箱的这种油耗改善也是有成本的,把这个成本放在轻量化技术研发上,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可以达到同样的降油耗效果。而轻量化有的时候是与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博弈,具体做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技术,需要站在成本和性能指标的角度对技术有更充分的了解。打个比方说就是我有2000万用于改善5%的油耗,究竟应该把这2000万花在哪里?这需要非常全面系统的考虑。 邢如飞: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刚才说的1/3、1/3、1/3,这个理论来源于大家长期以来对技术局限性的认识,而越到后期,比如在发动机方面,再省1%的油增加的成本不是直线上升,而是非常惊人的平方、立方上升。我们也跟很多国外专家进行过交流,深知每一步都要做好,包括车身要有重量目标等等,每一个专业部门都要去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一味交给牵头人去做。另外,在减重部分,我觉得赵总说的很有道理,核心是我们内部观念问题。我们还有很多技术没有研究得很透彻,特别是中国的基础工业不像欧洲、北美做得那么好,在材料方面还有很多可以切入的点,所以我觉得要给我们团队信心,要让他们踏踏实实做,可能第一步只做成了A柱,下一次可能会做成ABC三个柱,但是必须有一个踏踏实实把A柱做出来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这样。华晨在减重方面不会马上就决定降掉10%,可能先只能降掉2%或3%,但是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信念,可以慢慢来做。 赵福全:在轻量化方面已经有明确的配比了,有1/3的指标,而且决心以具体的行动来完成这个指标,这是很好的观点。的确,这方面还有潜力可挖,我也一直认为我们过分关注了实际可能潜力已经不大的一块,却忽略了还有另外一块可以实现节能。另外还有一点,刚才所说的这个预算不是开发的预算,而是采购成本的预算,也就是说我允许成本增加多少用于购买一些轻量化材料,来实现既定的节能效果。你在这方面怎么考虑的? 邢如飞:按照规律我们每一代换代车要增加5%的成本,5万块的成本那就是增加2500块,这是必须的,因为车是要进步的,可能有的车水平相对高一点,增加10%也没有关系,当然发动机会获得1/3,变速器从6速变成7速也要使用这个成本,开发人员有权利把自己的技术运用起来,但是总体目标是5%。 赵福全:我认为把这些理念都讲出来,明确该采取什么措施是很大的进步。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也是希望大家通过你这种技术背景非常强的院长,了解到实际上每一代产品升级必须在成本预算里充分预留,来满足新的法规和技术进步的需求,当然这要有成本压力,但我认为这非常重要。 因为时间关系,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过去这几年华晨的进步非常显著,而且很多产品也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包括行业奖项的认可,这些成绩和邢院长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大家可能对华晨研究院现在的规模、能力,包括你现在工作的重点还不太了解,请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心里话。 邢如飞:华晨研究院目前大约是1250人,从前期的概念策划到仿真虚拟,从车型的策划到造型,再到验证、样车,整个体系是完整的。从能力上看我觉得华晨不能说是国内最好的,但是可以排在前面,我们主要的研发任务始终是围绕华晨集团的目标即“做中国的好车”来开展。华晨产品一直走“精”字路线,努力把车做好,做精。以前华晨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赵总做了大量工作,给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把车做出来,满足基本需求。现在这个阶段是要把车做好,怎么才能把车做好?我们下一步要给车定好位,在未来5年里让平均分数接近7分(现在能做到6.5分左右),之后还要把车子的性能平均再拉高1.5分。 另外,要把车的性能做得均衡,以前的车可能是有些方面做得稍微好一点,现在则要求各个方面都要做得更好一点,均衡地接近于7分水平,所有的性能目标化、数字化,要建立一个强大的目标控制体系把这些数字目标分解到每一台车、每一个系统、每一个零部件上,要让大家知道要做这么一台车,每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当然这个过程不是目标有了马上就能实现,我们在能力上还是有欠缺的。“自主高端“、做好车的目标,可能还要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才可能发生涅槃性的变化,自主之路任重而道远。 赵福全:非常好,刚才听了邢院长这么一讲,我理解是先要有想法,再要有做法,最后才看结果。在已有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不断地完善、攀登新的高峰,整个思路是非常清晰的,我个人非常认同。另外,车如何在总体上各个项目均衡都达到7分,而不是一个9分,一个1分,刑院长也讲得非常好,每一个都从及格开始逐渐向7、8分跨进,让老百姓愿意买、愿意用,有口碑,愿意做回头客,成为第二次用户。从这个角度看我觉得很了不起,目标是清晰的,而且通过数字量化进行考核监督。一千多人的团队,可能规模不是很大,但重质不重量,战斗力很强。时间过得很快,非常感谢邢院长给我们分享了他的很多想法与感悟,也祝愿华晨一路走好,谢谢邢院长。 邢如飞:以前跟赵总也聊得很多,但是像今天聊得这么深刻的并不多,我也很珍惜这个机会,感谢凤凰汽车给我们一次深入交流的机会,谢谢大家! |
上一篇:赵福全对话邬学斌:同为海归惺惺相惜 下一篇:赵福全对话董扬:绝佳推手喊话顶层设计 |